临床上通常对心脏使用彩超等方式进行检测,这一检测方式被广大群众熟知,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心脏彩超检测不能将所有的心脏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因此,为了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便诞生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什么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被称为食道超声检查,这一检查方式与临床上胃镜检查的原理十分相似,其检查方式是将探头从我们的口腔深入到我们的食管或者胃内,能够对心脏背面的结构进行探查,操作者可以通过手动改变探头的位置对心脏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能够更加细致的评估心脏,大血管结构,以及功能异常情况,能够将探查的结构呈现出十分清晰的图像。
食道超声检查具有定时、定位、定性、定量等功能,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查,对一些存在难度性较大的心血管疾病能够提供清晰的成像数据,能够作为疾病的诊断参考依据,同时,该项技术在患者围手术期治疗阶段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能够有效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同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临床上将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功能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夹层、左心二血栓、介入手术治疗等疾病。
需要做哪些准备
为了保证检查的安全性,操作者在进行检查前对患者进行一些信息询问,主要询问患者对麻醉药物是否存在过敏史,患者咽部食道是否存在疾病,患者咽部、食道有无手术史。
在检查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详细检查步骤,能够降低患者恐惧、排斥的不良心理,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操作。检查前,可让患者保持放松,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在检查前为了提高检查的舒适度,会给患者服用一些局部麻醉剂,能够促使患者配合超声检查。
我们在做该项检查前,指导患者禁食禁饮至少4-6小时,患者完成检查后,指导患者最少禁食禁饮2小时左右,避免患者发生误吸等风险。检查后,患者最好吃的食物温度不宜过热,最好是温凉的食物,同时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的食物摄入;患者检查后的一周的时间,最好不要吃太硬的食物,不要吃鱼类,避免鱼刺刺伤食道黏膜,对食道产生损伤。
适应症
临床对心脏瓣膜功能检查的患者,经胸超声检查显像困难的患者,排查心脏和大血管的创伤的患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肺栓塞诊疗决策的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等优先使用食管超声检查。
并发症
食管超声检查技术对操作的熟练度有一定的要求,毕竟探头需要从口腔到达食管或者胃内,患者会感到一定的不适感,最常见的便是探头脱出或者失败。如果失败对患者的口腔黏膜、咽部黏膜、食道黏膜、胃粘膜都会产生一定的损伤,但这些损伤并不是永久性的,通常是一过性的。相关调查显示,食管超声检查发生并发症例数屈指可数,安全性较高。
禁忌症
像患者拒绝进行食管超声检查,患者机体存在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道较为狭窄,患者食道存在疾病,患者食道近期做过手术等情况,严禁对患者使用食道超声检查。如果患者机体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颈椎存在疾病或者损伤等情况,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具备使用食管超声检查的指征,若患者不符合检查条件,禁止使用。
食管超声检查的优势
临床上对心脏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经胸超声心动图,能够看到心脏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瓣膜的情况。但该项检查受到胸壁厚度、肺气的影响,容易发生漏诊,尤其是瓣膜的赘生物、心耳内的血栓。而食管超声检查是从食道的后面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能够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这是因为该项技术受到干扰是因素较小,因为食管超声检查的探头与左右心房之间只隔了一个食管,不受患者体重的影响,能够更加清晰的观察细节。而现在医院使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的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技术,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病灶位置、形态、大小、长度等,与传统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相比,清晰度更高,准确度更高;同时对患者不会产生辐射伤害。
(梧州市人民医院 谢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