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1月1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 数字报刊系统 主动脉夹层的紧急处理与预防 儿童感冒治疗的必备知识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区域麻醉:将疼痛“精准定位”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

作者: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宁第十人民医院) 韦米娜

 引言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眩晕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中医对眩晕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本文详细介绍中医对眩晕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辨证施治、针灸、中药敷贴等,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治疗眩晕症。

 

 眩晕症的中医理解:病因与病机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症的病因主要包括风、火、痰、虚等因素。风邪侵袭、肝火上扰、痰浊内阻、气血亏虚等均可引起眩晕症状。具体而言,眩晕症的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邪侵袭: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邪侵袭人体,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眩晕。

 2. 肝火上扰: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火上扰清窍,亦可导致眩晕。

 3. 痰浊内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浊内生,上蒙清窍,从而导致眩晕。

 4. 气血亏虚: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导致气血两虚,脑失所养,引发眩晕。

 5.眩晕症还与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压力会导致肝气郁结,引发眩晕症状。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也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痰浊内生,引发眩晕。

 

 眩晕症的中医治疗: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原则是平肝熄风、祛痰化瘀、补益气血等。常用的中药包括天麻、钩藤、陈皮、半夏、黄芪、当归等。以下为常见的辨证施治方法:

 

 1. 平肝熄风:针对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选用天麻、钩藤等中药进行平肝熄风治疗。天麻具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痉的作用,钩藤具有熄风止痉、清热平肝的作用。两者合用可以有效地缓解眩晕症状。

 2. 祛痰化瘀:针对痰浊内阻引起的眩晕,选用陈皮、半夏等中药进行祛痰化瘀治疗。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作用。两者合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眩晕症状。

 3. 补益气血:针对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选用黄芪、当归等中药进行补益气血治疗。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的作用。两者合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眩晕症状。

 

 眩晕症的针灸治疗:疏通经络

 针灸是中医治疗眩晕症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改善眩晕症状。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风池、太阳等。针灸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作。

 

 眩晕症的中药敷贴:内外兼治

 中药敷贴是一种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外敷于特定穴位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药敷贴,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同时发挥中药的疗效,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中药敷贴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

 

 眩晕症的预防与保健:养生与调理

 预防和保健对于眩晕症的治疗和恢复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和保健建议: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情志因素是导致眩晕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持心情舒畅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眩晕症状。

 2. 合理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饮食不节和烟酒过度会影响脾胃功能,从而导致痰浊内生和气血亏虚,引发眩晕症状。因此,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是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坚持适量的运动和锻炼增强体质肌肉能有效的抵御外邪侵入体内及操劳过度导致内伤。并且能够促使药物更好更快地作用于机体,加快疾病的好转,如太极拳等传统锻炼方式对改善体质及预防,治疗疾病均有良好作用,且无副作用,故值得推广应用。

 4. 注意颈椎的保护,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颈椎的长期不良姿势会导致颈椎病变,压迫血管和神经,从而引发眩晕症状。因此,保护颈椎的健康非常重要。建议在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颈部休息和活动。

 5. 定期检查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高血压、低血糖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眩晕症状。定期检查血压、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有助于预防和改善眩晕症状。

 

 结论

 

 中医在眩晕症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病因和病机的深入理解,中医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采用平肝熄风、祛痰化瘀、补益气血等方法来改善眩晕症状。此外,针灸和中药敷贴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具有显著的效果和独特的优势。中医注重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的治疗理念,为现代眩晕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可以为眩晕症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