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0月1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克罗恩病的护理要点 - 数字报刊系统 青春期女生的正确自我护理 克罗恩病的护理要点 日常止痛药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 乳腺肿瘤,绝对不是“一切了之”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克罗恩病的护理要点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丁诗林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它属于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然而,尽管克罗恩病的治疗颇具挑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和管理,患者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向普通大众普及克罗恩病护理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管理病情。

了解克罗恩病的基本症状

克罗恩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肠梗阻,可能伴有发热和营养障碍。腹痛通常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阵发性钝痛或绞痛,腹泻可能伴有里急后重感,排便次数从每日2~4次到10次以上不等。肠梗阻常由肠壁炎症、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其他症状还包括便血、肛周病变(如瘘管、脓肿、肛裂)、腹部包块、体重下降和贫血,了解这些症状和并发症对及早发现并处理病情至关重要。

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

饮食在克罗恩病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本原则是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同时确保营养均衡。推荐的食物包括软饭、面条、低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去皮苹果、熟香蕉)、牛奶及低脂奶制品、煮熟的肉类和鱼类。这些食物都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促进病情恢复。

具体的饮食建议如下:

1. 每天至少摄入5份不同颜色的蔬菜,2~3份水果,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 选择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等,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

3.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鱼、禽、肉、豆类等,以维持身体组织的正常修复和生长。

4. 限制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以减轻肠道负担。

同时,应避免一些可能刺激肠道或加重病情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高脂肪和高纤维的食物,加工食品,以及酒精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饮料。

生活习惯调整:规律作息,减少压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克罗恩病的管理同样重要。首先,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维持稳定的生物钟。其次,学会放松,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具体的建议如下:

1. 每天晚上保持7~9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减轻疲劳。

2. 尝试进行深呼吸、瑜伽或冥想等放松技巧,每天至少进行10分钟的放松练习。

3.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确保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4. 戒烟限酒,绝对禁烟,并限制酒精的摄入,同时避免被动吸烟。

日常护理与监测:细致观察,及时记录

日常护理需注意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腹泻频繁时可用柔软纸巾擦拭,必要时涂抹保护软膏。密切观察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变化,定期测量体重以监测营养。具体的护理和监测建议如下:

1.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轻轻清洁肛门区域,并轻轻拍干。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卫生纸或湿巾。

2. 每天记录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的变化情况,以及饮食和药物摄入情况。

3. 每周测量一次体重,以监测营养状况。如果发现体重持续下降,应及时就医。

4. 遵医嘱定期复查,包括肠镜检查和血液检查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与心理支持:遵医嘱,保持积极心态

药物治疗是克罗恩病管理的重要一环,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了解药物作用及副作用。常用药物包括抗炎药、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同时,心理支持亦不可少,保持乐观心态对战胜疾病至关重要。

具体的建议如下:

1.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不要自行更改剂量或停药。

2. 了解所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3. 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

4. 参加克罗恩病支持小组或线上社区,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分享心得。

预防复发与并发症

预防克罗恩病复发和并发症,需注重个人卫生,避免肠道感染,同时与医生保持联系,定期随访调整治疗。

具体的建议如下:

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食物或水源。

2. 定期洗手并使用消毒液清洁手部,以减少肠道感染的风险。

3. 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随访并接受检查。

4. 关注关节、眼部以及皮肤等肠外表现的变化情况,并在出现异常时及时就医处理。

克罗恩病虽难治,但通过科学饮食、良好生活习惯、规律药物治疗及心理支持,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鼓励患者及家属保持乐观,与医生紧密合作,共抗病魔。期待未来更多有效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希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