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0月1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关注早产这个提前到来的“惊喜” - 数字报刊系统 如何科学服用降压药物 关注早产这个提前到来的“惊喜” 怎么科学防治流感 了解、预防和应对新生儿肺炎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早产这个提前到来的“惊喜”

作者: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黄秋琴

在生命的旅途中,怀孕是每个女性最特殊也最期待的时光。然而,当这个小生命选择在一个更早的时间点降临时,早产便成了这场旅途中的一个小插曲。早产,这个听起来有些令人担忧的词汇,实际上在产科中并不罕见。它既是医学上的一个挑战,也是生命的一种奇迹。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提前到来的“惊喜”——早产。

在我国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分娩者。也就是说,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待的时间满28周但未足37周间分娩者,就称之为“早产”。早产宝宝的出生体重往往较轻,身体各器官的发育也可能不够成熟,因此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探寻早产的分类及原因

早产可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又分为胎膜完整早产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根据早产孕周可将早产分为:(1)晚期早产,即妊娠34~<37周的分娩;(2)中期早产,即妊娠32~<34周的分娩;(3)极早产,即妊娠28~<32周的分娩;(4)超早产,即妊娠<28周的分娩。不同孕周早产的构成比约为:晚期早产占70%,中期早产占13%,极早产占12%,超早产占5%。

1.胎膜完整早产:为最常见类型,约占45%,发生的机制主要为:1)宫腔过度扩张,如双胎或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2)母胎应激反应,由于孕妇精神、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胎盘-胎儿肾上腺-内分泌轴紊乱,过早、过多的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和雌激素,使宫颈过早成熟并诱发宫缩;3)宫内感染常见途径为下生殖道病原体逆行,或母体全身感染经胎盘侵及胎儿,或经输卵管入宫腔。

2.胎膜早破早产:病因及高危因素包括: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史、体重指数<19.0、营养不良、吸烟、宫颈机能不全、子宫畸形、宫内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子宫过度膨胀、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

3.治疗性早产:指由于母体或胎儿的健康原因 不允许继续妊娠,未达到37周时采取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

早产的高危人群

1. 有晚期流产和(或)早产史者:有流产或早产史者再次妊娠,早产风险增加2.5~6倍,且前次早产孕周越小,风险越高。但早产后若足月分娩,再孕则非高危。前次双胎且30周前早产者,即使此次单胎,早产风险也高。

2. 妊娠中期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颈长度缩短者:妊娠中期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子宫颈长度≤25 mm的孕妇是早产的高危人群。子宫颈长度会随妊娠期改变,妊娠16~28周期间子宫颈长度较为稳定,中位数在36 mm左右,若以子宫颈长度≤25 mm为界值,短子宫颈者自发性早产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可作为早产的预测指标。

3. 有子宫颈手术史者:子宫颈锥切术、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等治疗后,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

4. 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孕妇年龄<17岁或>35岁,早产风险增加。

5. 妊娠间隔过短或过长者:妊娠间隔过短或过长均可能增加早产风险。2016年ACOG推荐,最佳妊娠间隔为18个月~5年。

6. 过度消瘦或肥胖者:过度消瘦或肥胖的孕妇易发生早产,如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0 kg/m 2,或孕前体重<50 kg;或者BMI>30.0 kg/m2者。

7. 多胎妊娠者:多胎妊娠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双胎妊娠的早产率近50%,三胎妊娠的早产率高达90%。

8. 辅助生殖技术妊娠者: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者,早产风险增加。

9. 胎儿及羊水量异常者:胎儿及羊水量异常者早产风险增加,如胎儿结构异常和(或)染色体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者。

10. 有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者:子痫前期、子痫、产前出血、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等,早产风险均增高。

11. 有不良嗜好者:如有烟酒嗜好或吸毒的孕妇,早产风险增加。既往研究提示孕妇患牙周病、细菌性阴道病、尿路感染、生殖道感染者易发生早产。

早产的预防与干预

预防早产,孕妇应及早产检、定检,通过专业检查掌握胎儿发育,及时应对异常。健康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饮食均衡,适度运动,避免疲劳,都能降低早产风险。医生还会针对个人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如使用宫缩抑制剂或宫颈环扎术等。总之,早产的预防与干预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需孕妇与医生共同努力。

早产儿的护理与康复

早产儿身体发育未成熟,需更多关爱。其神经、肺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有脑瘫、呼吸窘迫和感染风险。护理时需特别注意:保暖是关键,因早产儿体温调节差;喂养要细心,母乳最佳,需注意量和频率;还要预防感染,保持环境清洁。

康复方面,定期体检可监测发育情况,早期干预如物理治疗、语言训练等则能促进神经和智力发展。对早产儿的细致护理与康复措施是确保其健康成长的关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