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0月1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手足口病高发季,应如何预防? - 数字报刊系统 手足口病高发季,应如何预防?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足口病高发季,应如何预防?

作者:○ 罗婉榕 王 丹

 秋冬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是各类传染病的易发、高发期。为有效防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增强群众对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和对传染病的预防,保障群众身体健康,自本期起,本报特联合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设“秋冬季传染病防控”专栏,普及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控能力。


   手足口病在我省全年均有病例报告,每年的春季和初夏为发病高峰,秋季再次出现一次小高峰。托幼机构和学校容易出现聚集性病例,请大家收好这份预防知识,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人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感染引起的一种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CVA4-7、9、10、16)和B组1-3、5型(CVB1-3、5),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严重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和心肺系统并发症,可造成死亡。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通常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成人多为隐性感染。

   传播途径 患者疱疹液、咽部分泌液、粪便均可分离出病毒,所以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密切接触也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日常用品、医疗器具等引起感染,其中污染的手是传播中的关键媒介。同时,手足口病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散在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发热 多数患儿发病初期出现发热。不典型者仅表现为低热或无发热。

   皮疹 一般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多见。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重症表现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转为重症。极少数可致死亡。

   1.神经系统表现:多在病程第1-5天,患儿持续高热,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发紫,咳嗽加剧,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心率过快,面色苍白,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冷,手脚末梢发紫,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2.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平常可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接触病人及污染物后应选择合适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洗手。

   3.减少聚集。人群聚集、频繁接触,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清洁消毒。儿童常聚集的场所、玩具和日常接触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6.接种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EV-A71病毒易感者,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