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0月2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的异同 - 数字报刊系统 胶质瘤的症状、分类及治疗 龋齿(蛀牙)是怎么“吃”掉牙齿的? 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的异同 影像检查中一些特殊操作的原因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萎缩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的异同

作者: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宝玉

在胃病的广阔领域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两种常见但性质截然不同的疾病。它们虽仅一字之差,却在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上展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旨在全面解析这两种胃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异同,并提供实用的防治建议。

疾病概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又称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轻微的一种,其特点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胃黏膜存在炎症,但未出现萎缩现象。这种胃炎在慢性胃炎中发病率最高,但由于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确切的患病率难以统计。

慢性萎缩性胃炎则以胃黏膜腺体数量减少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胃黏膜的肠化生,这显著增加了胃癌,尤其是肠型胃癌的风险。其发病机制更为复杂,涉及免疫、遗传、体质及生物等多种因素。

病因探析

尽管两者在病因上有所重叠,但各自也有其独特之处。

共同病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重要诱因,尤其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更为常见。

胆汁反流、长期使用NSAID药物(如阿司匹林)和乙醇摄入也是导致慢性胃炎的常见因素。

较少见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胃炎及Ménétrier病等。

特殊病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还与免疫性因素(如A型萎缩性胃炎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遗传因素、体质因素及生物性因素(如十二指肠液反流)紧密相关。

临床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部分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早饱感等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其他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反酸、嗳气、恶心及胃烧灼感。

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相对更为明显,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诊断方法

准确诊断这两种胃炎,主要依赖于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1.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发现黏膜红斑、出血点、粗糙等表现,以及充血、水肿、糜烂现象。

2.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检测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细胞,确诊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其他检查如钡餐、CT等,因无法直接观察胃黏膜炎症,故不适用于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检查与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和B型,两者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上有所不同。

1.胃液分析:A型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型患者可正常或低酸。

2.胃蛋白酶原测定: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血及尿中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

3.血清胃泌素测定:A型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B型患者则低于正常。

4.免疫学检查:检测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等,辅助诊断及分型。

治疗方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1. 对因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积极治疗可引起反流的疾病。避免进食伤害胃黏膜的食物。减量或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激素等。

2. 对症治疗:使用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的药物。胃黏膜保护剂。调节胃肠动力的药物。

3. 生活方式调整:改善睡眠。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性萎缩性胃炎:

1. 一般治疗:戒烟酒。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睡眠。劳逸结合,增强抵抗力。

2. 药物治疗:使用胃黏膜保护药、助消化药等改善症状。PPI类药物抑制胃酸(A型萎缩性胃炎一般不用)。避免使用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和溃疡的药物。清除幽门螺旋杆菌。

3. 特殊治疗:A型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补充维生素B12、叶酸等。

生活与预防建议

对于两种胃炎的患者而言,除了遵医嘱进行治疗外,日常生活的调整同样重要:

1.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度刺激、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2.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维持规律的生物钟。

3.运动: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心理: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压力,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

5.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胃黏膜的两大敌人,应尽量避免。

6.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虽同属胃炎范畴,但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正确认识这两种疾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维护胃部健康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享受健康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