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1月2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雾化治疗,让孩子呼吸更顺畅 - 数字报刊系统 雾化治疗,让孩子呼吸更顺畅 预防恒牙外伤要从娃娃抓起 胸膜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从神经内科的角度看睡眠障碍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雾化治疗,让孩子呼吸更顺畅

作者: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施启玲


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这些名词背后,是孩子们因呼吸不畅而紧锁的眉头和家长们焦急的心情。幸运的是,现代医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雾化治疗,它以温柔而精准的方式,帮助孩子们重获自由呼吸的权利。

 

什么是雾化治疗

 

简单来说,雾化治疗是一种通过特定设备(如雾化器)将药物溶液转化为微小雾滴,然后让孩子通过呼吸将这些雾滴吸入呼吸道的治疗方法。这些雾滴如同细雨般,能够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表面,快速缓解炎症、稀释痰液、扩张气道,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原理在于,相比口服药物,雾化治疗能够减少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提高药物利用率,同时减少全身副作用。雾滴的微小尺寸使得它们能更深入地渗透到肺部,尤其是小气道和肺泡,实现精准治疗。

 

雾化治疗的适用症状

 

雾化治疗因其直接、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包括但不限于:

 

1.哮喘:作为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治疗方法,雾化能迅速缓解喘息、咳嗽等症状。

2.急性支气管炎: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雾化治疗可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出。

3.慢性咳嗽:对于由过敏、气道高反应性等引起的慢性咳嗽,雾化治疗能有效减轻症状。

4.其他:如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恢复期等,也可根据医生建议采用雾化治疗。

 

重要的是,虽然雾化治疗效果显著,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决定治疗方案或随意更改药物。

 

雾化治疗的过程

 

支雾化治疗看似简单,实则包含多个细致步骤,每一步都关乎治疗效果和孩子的舒适度。

 

1. 准备阶段

选择合适的雾化器和药物:市场上有多种类型的雾化器,如压缩式、超声波式等,家长应根据医生建议和孩子年龄选择合适的型号。药物方面,也应严格遵照医嘱,不可随意更换。

清洁双手,确保设备卫生:操作前,务必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同时检查雾化器是否干净,避免细菌污染。

调整雾化参数:根据孩子年龄、体重及病情,调整雾化器的输出量和时间,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进行雾化

 

正确的坐姿或卧姿:对于年幼的孩子,可采用半卧位或怀抱式,保持头部稍后仰,以利于雾滴进入呼吸道。稍大的孩子可坐直,深呼吸。

使用面罩或口含器:根据孩子年龄和配合程度,选择面罩或口含器。面罩适用于婴幼儿,口含器则更适合能够配合的大孩子。使用时,确保面罩或口含器紧密贴合,尽量用口深吸气,用鼻呼气,避免漏气。

持续时间及频率:通常,一次雾化治疗持续5-15分钟,具体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医嘱执行。治疗期间,鼓励孩子正常呼吸,避免憋气或过度呼吸。

 

3. 结束后

治疗结束后,立即用清水冲洗雾化器,要及时漱口,清洗面部,避免药物残留和细菌滋生。部分雾化器还需定期更换滤网或消毒。注意孩子治疗后的呼吸状况、精神状态及有无不适,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雾化治疗虽能有效缓解症状,但家庭护理同样重要,它关乎治疗的持续效果和孩子的整体健康。

 

1.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清洁剂或香水。避免孩子接触烟雾、尘埃等呼吸道刺激物。

2.饮食:鼓励孩子多喝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出。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敏原食物,如花生、乳制品等(需根据孩子过敏史调整)。

3.日常监测:定期观察孩子的呼吸状况,注意有无喘息、咳嗽加重等迹象。使用峰流速仪(如医生建议)监测肺功能变化。

4.紧急情况应对:家长应学习识别哮喘急性发作等紧急情况的征兆,如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并了解基本的急救措施,如使用急救药物、拨打急救电话等。

 

常见问题解答

 

问:雾化治疗有副作用吗?

答:一般来说,雾化治疗是安全的,但少数孩子可能会出现轻微不适,如咳嗽、喉咙干痒等。这些反应通常是暂时的,如果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问:雾化与口服药物哪个更好?

答:这取决于孩子的具体病情。雾化治疗更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适合急性发作或需要快速缓解症状的情况;口服药物则更适合长期控制病情,如哮喘的维持治疗。具体选择应遵医嘱。

 

 

结语

 

在孩子与呼吸系统疾病的斗争中,雾化治疗如同一把温柔的伞,为他们遮挡风雨,守护呼吸的畅通。作为家长,我们的理解、配合与细心照料,是孩子战胜疾病的重要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