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虽然随着卫生安全意识的提升,其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不少新生儿因此遭受痛苦,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本文旨在全面介绍新生儿脐炎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新生儿脐炎概述
新生儿脐炎是指新生儿脐部皮肤及软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炎症,通常由断脐时或生后脐部处理不当,导致细菌入侵并繁殖所引起。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脐炎的发生不仅限于断脐处理不当,还可能因脐血管置管、换血等脐部入侵性操作时的消毒不严或细菌污染所致。此外,脐带创口未愈合时,爽身粉等异物刺激也可引起脐部慢性炎症,形成肉芽肿。
脐炎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脐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一般可分为轻度和重度:
轻度脐炎: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或伴有少量浆液性脓性分泌物。
重度脐炎:脐部或脐周明显红肿、发硬,分泌物成脓性,量多且伴有臭味。炎症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腹膜炎、败血症、门静脉炎,甚至发展为门静脉高压病、肝硬化。慢性脐炎可形成肉芽肿,表面有脓性溢液,经久不愈。
脐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具体措施如下:
断脐时的无菌操作:新生儿出生断脐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确保脐部残端处理得当,减少细菌入侵的机会。
留置导管和换血治疗的消毒措施:在留置导管或进行换血治疗时,应采取严密的消毒措施,防止细菌污染。
手部卫生:接触新生儿前后,医护人员和家长应洗手,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衣物清洁:新生儿衣物应保持柔软、清洁、舒适,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
脐部干燥:脐带应保持干燥,尿片尽量包裹在脐部下方,以免尿液浸湿脐部。出生24小时后,脐部可不用纱布覆盖,每日用75%酒精消毒脐部,注意消毒时要擦到脐窝内。
脐带检查:脐带脱落前,每日检查脐部,观察脐带残端有无出血、渗血、渗液等情况,及时处理。
脐炎的护理措施
若新生儿发生脐炎,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促进脐部愈合,防止炎症扩散。具体措施如下:
入院后的初步处理:
对于脐炎较为严重的患儿,应办理入院手续。入院后,首先配合医生取脐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以便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日常脐部护理:
在院期间,使用流动温水沐浴或擦澡后,进行脐部护理。每次护理时,都需将脐窝内脓性分泌物清理干净,保持脐部清洁。脐部护理后不用纱布覆盖,但局部要保持干燥。保持脐部干燥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为患儿洗澡时,预防脐部进水十分重要。可以用小纺纱或者棉球覆盖肚脐,再使用留置针敷贴盖住,洗澡后可拆除纺纱或者棉球,并做好消毒。消毒后的肚脐可敞开,穿尿片时要低于肚脐根部,以免患儿的大、小便污染到肚脐。
密切观察脐部状况:
在院期间,密切观察患儿脐部状况,若脐部出现污染,应立即消毒处理。观察患儿有无体温异常及少吃、少哭等症状,警惕败血症的发生。观察患儿是否有腹胀、腹泻、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的症状,及时处理。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
出院后,继续使用棉签蘸取75%酒精轻柔擦拭脐带的根部、脐轮周围的皮肤以及脐带的残端。若发现脐部有脓液性分泌物、出血、红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脐炎的家庭护理细节
家庭护理对新生儿脐炎的康复至关重要。家长需掌握正确护理方法,首先,使用75%酒精消毒脐部,每日至少一次,确保彻底清洁脐部,包括脐带根部、脐轮周围皮肤及残端。其次,保持脐部干燥,洗澡时用防水贴或棉球覆盖肚脐,洗后及时拆除并再次消毒;穿尿片时确保低于肚脐根部,避免尿液浸湿;避免使用爽身粉等刺激性物质。
此外,每日观察脐部状况,注意红肿、渗液、出血等异常,并关注患儿精神状态、体温和饮食,警惕败血症等并发症。一旦发现脐部炎症加重,出现脓液性分泌物、红肿、疼痛,或患儿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不佳,应立即就医,以确保新生儿健康,防止病情恶化。
新生儿脐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预防脐炎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