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12月20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慢性肝炎患者的饮食及生活宜忌 - 数字报刊系统 从“两小时航程发生致死肺栓塞”事件谈肺栓塞的危险因素 慢性肝炎患者的饮食及生活宜忌 感冒药和退烧药能一起吃吗 正确有效的药膏涂抹技巧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性肝炎患者的饮食及生活宜忌

作者:龙州县中医医院 周雄

慢性肝炎,作为一种持续时间超过六个月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其管理与治疗不仅依赖于医疗手段,更在于患者日常的饮食与生活方式的调整。本文旨在为患者提供一份详尽的饮食与生活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控制病情,促进肝脏健康恢复。

严格禁酒,远离酒精伤害

酒精是慢性肝炎患者的首要禁忌。

酒精进入人体后,几乎全部由肝脏负责代谢,这一过程不仅加重了肝脏的负担,还会直接损害肝细胞,加速病情恶化。长期饮酒者中,近60%可能发展为脂肪肝,20%至30%最终可能演变成肝硬化,而肝硬化又是肝癌的高危因素。

因此,无论是白酒、啤酒、红酒,还是含有酒精的食物如酒糟鱼、酒精饮料和糖果,都应彻底避免,以保护肝脏免受进一步损害。

低脂饮食,减轻肝脏负担

油腻和高脂食物难以消化,会增加肝脏的代谢压力,加剧肝炎症状。这类食物包括但不限于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烧烤、肥肉、动物内脏等。同时,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蟹黄应适量控制。

建议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肉(注意烹饪方式,避免油炸)、豆制品等,这些食物既易于消化,又能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外卖食品往往油腻重口,患者应尽量避免,转而选择自己烹饪或选择健康的餐饮选项。

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胡椒等,不仅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影响消化功能,还可能加重肝脏的湿热状况,不利于病情恢复。

中医理论认为,肝胆湿热是慢性肝炎的常见病因因此,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对于病情的稳定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使用香料如香草、柠檬汁等来增加食物风味,而不必依赖辛辣调料。

细软食物,保护消化道

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伴有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者,应避免食用生硬、粗糙的食物,如坚果、蚕豆、牛肉干等,以及可能误吞的鱼刺、肉骨,以免划伤曲张的静脉,引发消化道出血。

食物应加工至软烂、易咀嚼、易吞咽,确保完全煮熟,避免生食,如生鱼片虽美味,但应忌口。

低盐低糖,维护健康平衡

高糖食物如甜品、巧克力、蛋糕等,不仅增加肝脏负担,还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对病情控制不利。

高盐食物则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肝脏和身体的负担。

因此,日常饮食中应减少糖分和盐分的摄入,选择天然食材,减少加工食品和快餐的摄入,以维持低盐、低糖的饮食习惯。

优质蛋白,维生素不可少

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对于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至关重要。

优质蛋白质来源包括奶类、蛋类、鱼虾类、禽畜肉类和豆制品等,这些食物应成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草莓等,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促进肝脏健康。

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

慢性肝炎患者应遵循“六七分饱”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

过量的食物摄入不仅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还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加重肝脏和胃肠的负担。合理的饮食量应保证营养供给,同时不超过胃肠及肝胆的承受能力。

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节律,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规律作息,充足休息

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对于慢性肝炎患者尤为重要,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保持早中晚三餐规律,既不过饱也不过饿,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的最佳蠕动、分泌和消化节奏同时,支持肝脏的高效代谢和解毒功能。

此外,充足的休息是肝脏修复的关键。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增强免疫力,加速病情好转。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虽然慢性肝炎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但适度的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是有益的。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太极等低强度、温和的运动方式,根据个人体能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疲劳。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

心理状态对慢性肝炎的恢复同样重要。

中医讲“肝气条达”,意指心情舒畅是肝脏疏泄功能正常的表现。良好的心态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好转。

患者应避免情绪低落、焦虑或抑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结语

综上所述,慢性肝炎患者的饮食与生活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饮食结构的调整、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心理状态的维护。通过上述措施,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促进肝脏健康恢复。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