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2月0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提高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 - 数字报刊系统 什么是胃肠间质瘤? 如何提高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 红屁屁的原因与护理步骤 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安全指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提高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

作者:叙永县中医医院 王润红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症状包括胃痛、消化不良、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与体内阴阳失调、脾胃功能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治疗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手段,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整体身体状况的目的。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中医治疗中提高慢性胃炎的疗效,包括汤药辩证论治、针刺疗法、穴位敷贴、饮食调理等综合手段的应用,以期为慢性胃炎患者提供更全面、科学的中医治疗建议,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汤药辩证论治

慢性胃炎在中医中被归属于“胃脘痛”、“恶心”、“呕吐”、“痞满”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症可分为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胃络血瘀等类型,需根据证型,运用不同的中医汤药给予患者辩证论治。肝郁脾虚的病机主要为肝气郁滞、肝胃不和,使得脾胃虚弱的症状加重,致使患者出现胃痛、呕吐等症状。对于此证型的治疗,需给予患者健脾疏肝。有研究学者认为,柴芍六君汤以白芍和柴胡为君药,具有养肝舒肝的功效,将陈皮和半夏作为佐药,有助于健脾理气,化痰燥湿,以起到和胃止吐的作用,药方中的白术、人参、茯苓为臣药,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需活血通络、健脾温肾。有研究学者发现,固本通络汤中的炒白术,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党参具备补脾肺气的作用,诸药调和,能够达到补肾健脾、活血通络的功效。对于胃络瘀阻型患者,需坚持“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可采用丹参饮加味治疗,有助于保护患者的胃黏膜,且复发风险低,药物安全性较高。对于脾胃湿热证型患者,需以清热燥湿、健脾和胃为主,可给予患者以黄芩泽泻汤加味,其中黄芩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可清理湿热,净化胃肠道,泽泻有利尿作用,可清除体内湿邪,有助于湿热的排泄。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平衡阴阳,促进脾胃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胃炎的目的。针刺主要穴位可以选择足三里、中脘、梁门、关元等,辅助穴位可选择神阙、太溪等。在进行针刺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保持身体舒适放松;再按照所选穴位,用无菌的细针垂直插入皮肤,深度通常为1-2寸;针刺的频率一般为每周1-3次,每次20-30分钟。针刺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因人而异,但许多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会感到症状的缓解。然而,作为一种辅助疗法,针刺并非单一的解决方案,而综合治疗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接受针刺治疗之前,建议患者咨询专业中医医生,进行详细的辨证施治,确保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穴位敷贴

慢性胃炎的治疗中,穴位敷贴是一种较为温和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结合草药、艾叶、敷贴技法,可以达到温暖、调理脾胃、促进气血流通的效果。敷贴穴位可选择中脘穴,这是一个主要的胃经穴,敷贴可以帮助平衡脾胃功能,促进消化。足三里穴也是敷贴的主要穴位选择,敷贴此穴位有调理脾胃、增强体质的作用。在进行敷贴前,需将艾叶剪成适当大小的贴片,准备好姜汁和生姜片,再清洁敷贴部位的皮肤,使其保持干燥,将艾叶敷贴于选定的穴位上,也可以加入姜汁或生姜片进行调理,一般每次敷贴20-30分钟,可根据个体的耐受性适当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皮肤敏感或过敏的人,建议先进行局部皮肤测试,确保没有不良反应后再使用。孕妇、月经期间的女性以及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士在进行敷贴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穴位敷贴可以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如中药煎汤、食疗、艾灸等,形成综合治疗方案。

 

饮食调理

中医治疗强调“药食同源”,即药物和食物具有相同的调理作用。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选择对胃有益的食物,如山药、百合、薏米等,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慢性胃炎是一种病程较长、容易反复的疾病,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重视阴阳平衡、脾胃调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建议。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