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炎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比较容易发生的疾病。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咽鼓管的闭锁或者堵塞,造成中耳黏膜出现急性或者慢性的炎症,从而引起鼓室内有渗出液,造成鼓室腔积液,又称渗出性中耳炎。临床上主要的表现症状有听力下降、耳堵、耳闷、听声遥远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出现中耳炎的症状时,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严重化,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要积极的学习分泌性中耳炎疾病引发的病因,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分泌性中耳炎引发的原因
分泌性的中耳炎主要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类型的疾病,引发这类疾病的原因主要包括病原体的感染、吸烟、咽鼓管功能障碍等。
病原体感染
中耳炎主要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所引发的,通常是由于流感、感冒、鼻窦炎等疾病所导致的。引发中耳炎的病原体主要有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等感染,还有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
长期吸烟
吸烟也是导致诱发中耳炎的原因。因为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的物质,会经过口鼻进入到咽鼓管,长期吸烟会损伤耳道内的黏膜以及其他组织结构,导致中耳分泌物的增多并且难以排出,诱发中耳炎。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导致中耳炎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慢性的鼻窦炎会引发大量的分泌物堆积在鼻咽部,腺样体肥大会引起肥大的腺样体堵塞在鼻咽部,会导致咽鼓管、咽口的狭窄或者堵塞,从而影响分泌物的流出,使分泌物堆积在中耳,造成病原体滋生,引发中耳炎。
过敏病史
过敏也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之一。患有过敏史的人,咽鼓管黏膜以及鼻粘膜很有可能对过敏原产生过度的反应,导致咽鼓管黏膜和鼻粘膜会出现水肿、充血的情况,从而影响咽鼓管排液和通气,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的异常也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诱发的因素。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会使身体机能以及抵抗力的下降,随之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也会减弱,使咽鼓管更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鼻咽部肿瘤
还有部分患者的分泌性中耳炎是由鼻咽部肿瘤所引起的,良性的肿瘤及恶性的肿瘤,鼻咽癌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的原因,鼻咽癌不断地生长会压迫到咽鼓管咽口,从而导致咽鼓管咽口形成堵塞,造成患者出现分泌性中耳炎。出现此类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就诊,通过鼻腔部和鼻咽部的检查,明确发病原因,进行正确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的症状
很多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在发病前都会有感冒的病史,不同类型的中耳炎,表现的症状也是有所不同的。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常见的症状为耳闷、耳痛、耳堵、耳鸣、听力下降等,除以上症状外,还会伴随着头痛、发热等。
耳痛
出现这类症状多见于分泌性中耳炎,当鼓膜急性充血时疼痛感会比较明显,如果在疼痛时伴有中耳内脓性分泌物,会出现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出现耳闷堵感。
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几天会出现感冒的情况,随后听力会逐渐下降,患者有时候会听不清别人讲话,但自己讲话的声音会很大。当患者耳内积液较少时,头部前倾或者偏向患处,听力会暂时性的缓解改善。
耳鸣
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耳鸣。当患者进行头部运动、打哈欠时会出现气过水声,但是积液过于黏稠或者积液充满鼓室的患者不会出现此类症状。
耳内闭塞感
成年患者的分泌性中耳炎时常会出现耳胀或者耳内闭塞的感觉,通过按压耳屏可以暂时性的缓解不适感。
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会给患者造成身体的不适感,同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和认知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知识,了解发病的原因和症状,认识到此类疾病的危害性,能够有效的进行预防,保护患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