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3月0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牙外伤:牙齿的“惊魂记” - 数字报刊系统

按日期检索

三月 2024
102
030405060780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牙外伤:牙齿的“惊魂记”

作者: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 谭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意外,而牙外伤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意外。无论是运动时不慎摔倒,还是交通事故中受到撞击,都有可能导致牙齿受伤。了解牙外伤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预防和处理牙外伤,对于保护我们的口腔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牙外伤的方方面面,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的口腔问题。

 牙外伤的基本知识

牙外伤的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牙外伤的定义:牙外伤是指牙齿受到各种机械外力作用所发生的牙周组织、牙髓组织和牙体硬组织的急剧损伤。

2. 牙外伤的分类:根据损伤的类型,牙外伤可以分为牙震荡、牙折、牙脱位等。其中,牙折又可以分为冠折、根折和冠根折等类型。

3. 牙外伤的原因:牙外伤通常是由于外部撞击、跌倒、交通事故或运动等原因所引起。

4. 儿童牙外伤的风险:由于儿童正处于身体、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的阶段,较成人更易发生牙外伤,尤其是前牙外伤。

5. 牙外伤的并发症:牙外伤可能伴有牙龈撕裂和牙槽突的折断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牙外伤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1. 牙齿震荡:也称为牙周膜的轻度损伤,外观上并无改变,不松动,无移位。由于牙周组织充血甚至淤血,牙齿可有轻微酸痛感,垂直向或水平向叩痛,可能对冷刺激有一过性敏感症状。X线片表现正常或根尖周膜增宽。

2. 牙齿脱位:牙齿叩痛和松动,此类情况牙齿受到碰撞力不大,主要是让受伤牙得到休息,两周内不用患牙咬东西。如牙齿松动明显,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给牙齿做固定。

3. 牙齿折断:如仅是牙冠折断一小部分,无自觉症状可不做处理,如折断部分较大,牙齿对冷热刺激敏感,应及时治疗,尽量保存牙髓活力,进行修复治疗。

诊断:

对于牙外伤的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口腔检查和X光检查的结果进行判断。口腔检查可以发现牙齿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X光检查可以了解牙齿和周围组织的结构,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牙外伤的治疗

牙外伤的治疗取决于伤势的严重程度。多数情况下,患牙需要拔除。少数情况下,如果折断线距龈缘近或剩余牙根长,可摘除断冠后,做根管治疗后行冠延长术或用正畸方法牵引牙根后,做桩核冠修复。

对于牙脱位,医生会测定并记录牙髓活力情况,定期观察,发生牙髓坏死后,行根管治疗。对于挫入性脱位,年轻恒牙不必强行拉出,日后可自行萌出;成年人应在局麻下复位、固定。其他脱位牙齿应局麻下复位,固定。治疗愈早,预后愈好。

对于牙震荡,需要减少患牙用力并定期观察患牙。如果发生剧烈牙痛、牙体变色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对于牙外伤的急救处理,如牙齿折断,应尽量找到牙齿的断片,携带至医院,医生可将断片重新粘接到患牙上。牙齿完全脱位后,可将牙齿放置在冷牛奶或生理盐水中,尽快携带至医院就诊。若条件不允许,可将脱位牙齿放置在口腔前庭中保存,尽快就医。医生可尝试牙齿再植。外伤后半小时内再植成功率高,若超过2小时,再植的成功率明显降低。

 如何预防牙外伤

1. 提高安全意识: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如骑自行车、滑板、滑雪等,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头盔、护膝、护腕等。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减少头部和口腔受到外力冲击时的损伤。此外,在进行运动前应做好热身活动,以降低摔倒和碰撞的风险。

2. 注意环境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安全。例如,保持地面干燥可以降低滑倒的风险;将家具和玩具放在安全的位置可以防止碰撞;教育儿童认识并避开危险物品和场所,可以减少他们发生牙外伤的可能性。

3.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问题,包括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过度松动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牙齿更容易受伤,及时处理可以降低发生牙外伤的风险。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4. 教育公众了解牙外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通过教育公众了解牙外伤的危害和预防方法,可以提高公众的口腔保健意识。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授如何预防和处理牙外伤的知识。

 结语

总之,牙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了解其基本知识、症状与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安全意识、注意环境安全、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教育公众等措施,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生牙外伤的风险。一旦发生牙外伤,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进行治疗。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我们可以保护自己的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