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3月1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中药助力骨折愈合 - 数字报刊系统 胃切除手术患者的护理知识 糖尿病足如何预防与护理 肛肠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 中药助力骨折愈合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药助力骨折愈合

作者:北海先觉新医正骨医院 张凤英

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伤害。无论是摔伤、车祸还是运动中的不慎,都可能导致骨折的发生。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精心的护理。而在这个过程中,中药的助力作用不容忽视。

 

骨折愈合的过程

 

骨折的愈合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爬行替代阶段和改造期。初始阶段是止血和炎症反应,目的是清理受损部位并开始修复;爬行替代阶段则是骨痂的形成,新的骨骼开始生长并逐渐取代受损的部分;改造期则是骨痂的塑形和强化,使骨骼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

 

中药如何助力骨折愈合

 

根据骨折的不同阶段,中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早期阶段,当选用以活血化瘀为主中药能减轻炎症和疼痛,如丹参、牛膝、川芎等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

中期阶段,选用具有接骨作用的中药,如骨碎补、续断等,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为骨骼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以促进骨痂的形成。

后期阶段,选用具有强筋壮骨作用的中药,如枸杞子、杜仲等,以增强骨骼的韧性和强度加速骨痂的改造和重塑。

中药外敷,即通过中药外敷可达到截断病邪发展、拔病邪外出的作用。骨折期间可选用活血化瘀、行气、消肿止痛、活筋愈骨的中药膏药,均匀涂抹于大小合适的纱布上,外敷于疼痛肿胀部位,用于治疗骨折筋伤。

中药熏洗通过湿热效应扩张皮肤血管,改善微循环,削弱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速患者新陈代谢,濡养软组织,消炎止痛,有利于积液吸收,缓解肿胀与疼痛感,中药药效经热力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中药熏洗方可取伸筋草能舒筋活络、清除风湿;红花可消瘀止痛、活血通络;独活可散寒止痛,除风湿;鸡血藤、乳香、没药均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钩藤可熄风止痉;细辛祛风散寒;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当归调血补血;香附和中止痛;丁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发挥消炎止痛、舒筋活血等功效,促进患处血液循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僵硬、肿胀及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在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结合中药熏洗,也可以促进骨折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盲目使用中药或更改药方。在使用中药调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骨折愈合的日常护理

 

日常护理方面,首先要注意饮食调理。骨折患者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钙质,以促进骨折愈合。建议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瘦肉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此外,适当的功能锻炼也是日常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逐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僵硬和肌肉萎缩。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造成二次损伤。

 

预防骨折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预防骨折的措施:

 

1. 注意骨质疏松问题:骨质疏松会使骨骼变脆,容易发生骨折。保持骨骼健康对于预防骨折至关重要,所以应该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增加骨密度。

2. 避免摔倒等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碰撞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地面状况,避免踩到异物或滑倒。

3. 合理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钙质、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同时保持适量的运动,增强骨骼的强度和韧性。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等。

4.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检查骨骼健康状况,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如骨质疏松、骨骼病变等。

5. 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要盲目使用或过量使用。中药的使用也应该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综上所述,预防骨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保持骨骼健康、避免意外伤害、合理饮食和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及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骨折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总结与展望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精心的护理。在这个过程中,中药的助力作用不容忽视。通过科学合理的中药调理,可以帮助骨折患者加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预防骨折的发生也需要我们关注骨骼健康,合理使用中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中药在骨折愈合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体验。同时,我们应该提高公众对骨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保持骨骼健康、预防骨折以及如何有效地促进骨折愈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