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3月1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新生儿黄疸的家庭护理指导 - 数字报刊系统 新生儿黄疸的家庭护理指导 乳腺肿物旋切:轻松解决,美丽不减 脑卒中恢复期中医康复的方法 科学应对甲状腺癌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儿黄疸的家庭护理指导

作者:胡冰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常见的现象,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出现,并在2周内消退。然而,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过重,就需要寻求医疗帮助,以防止潜在的健康问题。在宝宝出现黄疸时,家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家庭护理可以帮助减轻黄疸的症状,促进宝宝的健康恢复。

 

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和成因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的皮肤、巩膜和膜出现黄染的现象。这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引起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血清胆红素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一种,正常的情况下会通过肝脏和肾脏排泄出体外。然而,新生儿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容易出现胆红素代谢紊乱。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出现,并在2周内自行消退。这种类型的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观察并保持宝宝充足的喂养。病理性黄疸则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新生儿溶血、先天性肝胆疾病、新生儿感染等。如果宝宝出现黄疸并且持续时间过长或过重,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找出潜在的病因并进行治疗。

 

家庭护理要点

 

1.观察黄疸变化

家长应该每天定时观察宝宝的黄疸变化,特别是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天内。观察时间最好是在宝宝吃饱、没有哭闹和没有强光照射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时要注意宝宝皮肤、巩膜和膜的颜色变化,如果出现明显的黄染,应及时就医检查。

 

2.喂养指导

充足的喂养可以促进宝宝排便,从而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母乳喂养的宝宝应该按需喂养,尽可能让宝宝多吃多排。如果母乳不足或者需要补充配方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保证宝宝的水分摄入充足,以促进排尿和排便。

 

3.适当的阳光照射

阳光照射可以帮助减轻黄疸症状。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可以在早上9点至11点之间,将宝宝的衣服脱去,暴露皮肤于阳光下,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宝宝的眼睛。每次晒太阳的时间可以从几分钟逐渐增加到20分钟左右,但不要超过30分钟。同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避免晒伤。

 

4.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光疗

光疗是一种通过特殊光线治疗黄疸的方法,通常在医院进行。家庭护理中不需要使用光疗,如果医生建议使用光疗,应该在医院进行,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

 

病理性黄疸的识别与紧急处理

 

病理性黄疸通常比生理性黄疸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体温异常、食欲不振、呕吐、大便颜色异常等。如果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就医。同时,如果宝宝的黄疸指数超过安全范围,也应该及时就医。在等待就医期间,应该保持宝宝安静,避免强光照射,尽量减少宝宝的哭闹和运动。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宝宝的黄疸症状,还能避免因哭闹引发的其他问题。另外,家长应保持冷静,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确保宝宝的安全和健康。

常见问题解答

 

1.新生儿黄疸何时消退?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现象,通常在出生后2周内消退。然而,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者指数过高,可能表示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以便找出病因并接受适当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是确保宝宝健康的关键。

 

2.黄疸过高会有什么影响?

 

黄疸过高可能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核黄疸。核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持续时间过长的黄疸,家长应带宝宝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早治疗是保护宝宝健康的关键。

 

3.如何在家中预防黄疸?

 

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关键是确保宝宝摄取足够的母乳或配方奶,以增加排便次数,从而减少胆红素的积累。此外,适当的阳光照射也可以帮助预防和减轻黄疸症状。但是,要避免阳光直射,同时注意保护宝宝的眼睛和皮肤。在户外活动时,家长可以给宝宝戴上遮阳帽或太阳镜,以减少阳光的直射。

总结与建议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现象,家庭护理在黄疸的缓解中起到重要作用。家长应学会观察黄疸变化,遵循喂养指导,适当进行阳光照射,避免不必要的光疗。同时,要警惕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及时就医。为了更好地照顾宝宝,家长们可以提前学习相关知识,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共同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