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3月2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 - 数字报刊系统 胆管结石患者日常养护的注意事项 哪些疾病可以通过检验诊断 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 羊水过多或过少怎么办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

作者: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李景华

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出现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了解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和家属来说至关重要。本文详细介绍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及其治疗方案。

主动脉瘤简介

主动脉瘤是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状破裂为其主要危险。

主动脉瘤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他有创伤、感染性和梅毒性等。

除由创伤引起者外,其病理过程可分为三期:首先是动脉壁为适应主动脉内血流压力而发生的代偿性扩张然后由于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变性、断裂等使主动脉壁中层坏死,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动脉瘤。

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主动脉瘤的早期治疗方式之一。通过控制血压、心率和血脂等指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减缓动脉瘤的生长速度。在动脉瘤未破裂的情况下,医生通常会给予患者降压药物,如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等,以降低血压并减少动脉瘤壁的压力。此外,对于伴有疼痛或其他症状的患者,医生还会给予镇痛药或其他药物以缓解症状。

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根治主动脉瘤,只能延缓病情的发展。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定期接受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动脉瘤的变化和可能的并发症。

2. 传统手术

传统手术是治疗主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开胸手术和开腹手术。手术方法主要是切除动脉瘤,并替换为人工血管。传统手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根治动脉瘤并防止其破裂导致的生命危险。然而,传统手术的创伤较大,恢复期较长,患者需要承担较高的手术风险。

在开胸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切开胸骨进入胸腔,找到并切除动脉瘤。然后,医生会用人工血管替换掉病变的血管部分。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位于胸部的主动脉瘤。而在开腹手术中,医生会通过腹部切口进入腹腔,找到并切除动脉瘤。同样地,医生会用人工血管替换掉病变的血管部分。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位于腹部的主动脉瘤。

3. 腔内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腔内治疗逐渐成为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成为许多医院的首选治疗方法。腔内治疗主要包括腔内修复术和覆膜支架植入术。

腔内修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在动脉瘤内放置覆膜支架的治疗方法。医生会在患者的腹股沟或手臂处插入一根导管,将覆膜支架送至动脉瘤处并释放。覆膜支架可以隔绝动脉瘤内的血流压力,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随着时间的推移,覆膜支架会逐渐与血管壁融合,形成新的血管内壁。这种治疗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存在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

覆膜支架植入术与腔内修复术类似,但使用的支架具有更广泛的覆盖范围。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较复杂的主动脉瘤病例,如动脉瘤累及多个血管分支或伴有血管狭窄等情况。覆膜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地重建血管结构并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在选择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时,患者需要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和评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和健康状况等因素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药物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传统手术适用于病情较重或特殊部位的患者;而腔内治疗则适用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患者。

患者还需要了解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和风险。例如,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延缓病情发展但无法根治动脉瘤;传统手术虽然效果显著但创伤较大;腔内治疗虽然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存在并发症的风险。

主动脉瘤的预防

尽管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一些已知的危险因素可以增加患主动脉瘤的风险。因此,预防主动脉瘤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1.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主动脉瘤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患主动脉瘤的风险。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 戒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壁,增加主动脉瘤的风险。戒烟是预防主动脉瘤的重要措施。

3. 控制血脂:高血脂可以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瘤的发生。患者应遵循低脂饮食,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

4. 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低脂肪的食品,有助于降低患主动脉瘤的风险。

5.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会增加全身血管的压力,从而增加主动脉瘤的风险。保持健康体重对于预防主动脉瘤至关重要。

6. 定期检查: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主动脉瘤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病变,提高治疗效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