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又名子宫平滑肌瘤。是生长在子宫上的肿瘤,其主要成分有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的特点
多发性,普遍性 其发病率20-40%,30-50岁孕龄期女性多见。但由于一些患者无症状而不就医,实际发生率应远超这一数值。
年轻化趋势 特别是未婚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情绪抑郁者多见。
激素依赖性 妊娠或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
多发肌瘤常见 也可单发,肌瘤大小不一。
子宫肌瘤的症状
子宫肌瘤可影响生殖、循环系统功能,但它的发生发展通常是悄无声息的,常见以下症状:
月经改变 子宫出血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不规律阴道流血。当肌瘤合并无排卵的子宫内膜增生和息肉时,月经也会周期缩短、经量增多。
白带增多 肌壁间肌瘤较大时,内膜腺体分泌增多,若伴有盆腔充血就会使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会因表面黏膜溃疡和坏死,产生大量脓血样或有臭味的白带。
下腹部包块 可有下腹坠胀、腰酸背疼,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当肌瘤逐渐增大,致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时,一些比较瘦的女性就可能在腹部直接摸到包块。
继发贫血 长期月经过多会导致继发性贫血,出现乏力等症状;贫血严重还可能引起贫血性心脏病。
压迫症状 肿瘤增大会压迫附近器官,导致各种症状,比如:子宫前壁和宫颈肌瘤可压迫膀胱,发生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后壁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排便困难,甚至便秘;阔韧带内肿瘤可压迫输尿管和髂内外静脉和神经,造成静脉回流不畅、下肢浮肿、肾盂积水。
疼痛 这不是一般肌瘤的常见症状,多见于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可出现类似分娩的阵发性疼痛。
不孕 由子宫肌瘤导致的不孕发生率约为20%-30%,因为肌瘤位置可能影响到宫腔形态,堵塞生殖通道,从而影响到受精卵的形成和着床。
子宫肌瘤容易恶变吗?
它是一种良性疾病,小于1%(据统计,恶变率0.4-0.8%)的可能发生恶变。体积较小的子宫肌瘤多数没有任何症状,可以临床观察不需要治疗,当体积逐渐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产生症状。子宫肌瘤如若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或不孕、尿频、便秘等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子宫肌瘤的诊查方法
子宫肌瘤的诊断通常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1)妇科检查可以通过触摸子宫,观察是否有肌瘤的存在。(2)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等信息。(3)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肌瘤的内部结构和周围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防止子宫肌瘤长大的方法
减少雌激素摄入:子宫肌瘤增长主要和摄入雌激素有一定关系,因此要减少摄入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黄豆、豆浆、豆腐脑等。生活中部分营养品及保健品也含有一定的雌激素,应当要控制摄入量。若子宫肌瘤较大,则需避免口服避孕药进行避孕。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及睡眠质量,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机体维生素及纤维素,避免摄入辛辣油腻以及刺激性的食物。
避免宫内操作:子官肌瘤患者应当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査,同时要避免进行宫内操作,避免操作过程中对子宫肌瘤造成一定刺激,从而刺激其生长。
建议患者每间隔3-6个月去医院进行一次超声检査,观察子宫肌瘤的生长变化。若子宫肌瘤出现变大的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常见治疗方式
子宫切除,开腹手术剔除
腹腔镜或宫腔镜下剔除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
聚焦超声消融(体外对体内的治疗)
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式上,可根据治疗方式对人体伤害从小到大依次考虑:超声消融、腹腔镜、开腹剔除子宫肌瘤、子宫切除。其中70%的子宫肌瘤能适合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切除治疗对人体影响较大,选择子宫切除时请一定谨慎。
预防患子宫肌瘤的措施
注意休息、科学饮食:防止过度疲劳,尤是月经期;饮食定时定量,不能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品。
注意外阴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内裤宜宽大,若白带过多,应注意随时冲洗外阴。
调节情绪:防止大怒大悲、多思多虑,应尽量做到知足常乐,性格开朗、豁达。
适时婚嫁:生儿育女、节制房事,注意房事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禁止滥用药物:切勿滥用激素类药物。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身体,发现疾病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