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4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心肺复苏:快速便捷挽救生命的急救技术 - 数字报刊系统 儿科呼吸道疾病护理全攻略 食管疾病,吃出来的麻烦怎么解? 如何帮助多动症孩子克服学习困难 心肺复苏:快速便捷挽救生命的急救技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肺复苏:快速便捷挽救生命的急救技术

作者:陆雪丽 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在繁忙而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时常听闻有人因各种原因突然倒地不起。这时,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CPR)技术,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心肺复苏不仅是一项医学急救技能,更是日常生活人人必会的自救指南。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详细解读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并结合中医特色疗法,为您提供更全面的急救知识。

心肺复苏(CPR)简介

心肺复苏是一种在心脏骤停情况下,通过人工手段维持大脑血液供应并帮助心脏恢复跳动的紧急处理技术。它主要包括两个核心步骤: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通过机械性压迫胸骨,使心脏产生泵血作用,维持血液循环;人工呼吸则通过向肺部吹气,提供氧气,保证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氧。

何时进行心肺复苏?

发现有人突然倒地不起呼叫无反应意识或呼吸、心跳停止的,应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判断的方法包括一呼二听三触摸(首先呼喊轻拍患者是否有反应,侧耳听呼吸音并观察胸部起伏情况,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要知道,每延迟一分钟进行CPR,患者的生存率会大幅下降,因此及时、正确的急救反应至关重要。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1. 判断意识和反应:

拍打患者双肩,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以判断其是否有意识。如果患者没有反应,触摸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情况,立即高声呼救寻求帮助并拨打急救电话。尽量保持冷静,清晰地向调度员描述患者的状况和事发地点。

2. 进行胸外按压:

将患者平放在硬质的平面上,确保其头部、颈部和躯干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解开患者的衣领、领带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便更好地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立刻实施胸外按压30次,按压的正确部位即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交叉点,跪于病员胸旁,保持肘关节伸直,按压时双臂垂直向下,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其上,取扣手,按压时确保掌根不离开胸壁。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度进行按压,深度为5—6厘米。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廓能得到充分回弹。按压时,尽量减少中断,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

3.检查及畅通呼吸道: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采用仰头举颏法来开放患者的气道。

4.进行人工呼吸:

在完成30次连续的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用一只手托起患者的下颌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使其头部尽量后仰。施救者深吸一口气用嘴向患者的嘴巴吹气,连续两次,每次吹气量大概500—600ml,过程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隆起。 

5.循环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压与呼吸次数比30:2,做5个循环,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中医特色疗法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中医急救理念强调“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心肺复苏中,中医特色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提高急救效果。

1.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在心肺复苏中,针灸可以应用于急救前的预处理,如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有助于患者恢复意识。

2. 朱琏指针点按疗法:可以通过穴位点按、揉捏等刺激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在心肺复苏后,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治疗,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身体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特色疗法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影响因素

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急救反应时间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开始CPR,患者的生存率可以高达50%;而超过10分钟才开始CPR,生存率则大幅下降。因此,公众对于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和培训至关重要。

此外,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心脏骤停的原因等也会对CPR的成功率产生影响。年轻患者、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由可逆性原因(如药物过量、电解质紊乱等)导致的心脏骤停患者,其CPR的成功率相对较高。

心肺复苏是一项快速便捷挽救生命的急救技术。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心肺复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关注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同时,结合中医特色疗法,我们也可以为急救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生命争取更多的希望和时间。记住,遇到紧急情况时,正确的急救技能和及时的应急措施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途径。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