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4月2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经颅磁技术可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 - 数字报刊系统 日常保养膝关节的小妙招 经颅磁技术可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 休克的早期识别与紧急处理 胆结石的形成与自然排石之道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颅磁技术可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

作者: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晓华


我们人脑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虽然神经元死亡后不可再生,但是其周围的神经组织能通过轴突的侧支芽生,让临近的丧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获支配。脑卒中是一类以脑组织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对于出现脑卒中后失语症,要及早进行康复治疗与功能训练。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部分研究表明,非侵入性大脑刺激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的治疗。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相关的科普知识吧。

 

什么是脑卒中后失语症

脑卒中后失语症是由卒中后大脑语言皮层的直接损害或与语言相关的脑网络机能障碍导致。脑卒中后失语症常见于20%-40%的卒中后患者,如果治疗得不及时,就会降低预后效果。

 

脑卒中后失语的分类

脑卒中后失语包括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和传导性失语、经皮质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及完全性失语等类型。其中,感觉性失语的主要表现特点为严重的听理解障碍,虽然患者的语调正常,但是会用错误的字表达,别人很难听懂,也无法正确书写,失去了言语及阅读等理解能力。运动性失语的表现特点是口语表达障碍明显,虽无构音肌瘫痪,但是只能说出个别单字,很难书写与复述出来。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显著为特点,患者虽然口语表达流畅,但发音不准确,听理解障碍和复述障碍不成比例,复述起来也同样困难。

 

经颅磁技术及其应用范围

经颅磁技术是通过时变磁场,无疼痛地创穿透皮肤与颅骨,对人体大脑皮层产生作用,利用不同频率对大脑周围神经元进行干预的一类诊疗技术。

经颅磁技术是现代康复的一种安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心理及神经康复等学科的临床领域,其中包括神经康复领域中的帕金森病、脑卒中后失语、肌张力障碍、吞咽困难、癫痫等的治疗。

 

经颅磁技术在脑卒中后失语的应用机制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的双侧大脑半球相互抑制,这是为了保持双侧脑功能的平衡。一旦大脑左侧半球受到损伤以后,就会打破这一平衡,这时左侧大脑半球的抑制作用就会减弱,增加了右侧大脑半球的兴奋性,这对言语的恢复十分不利。

研究发现,脑卒中后,右侧大脑会增加灰质的生长,从而补偿左侧大脑言语区域灰质的损失,在此期间就会对言语功能进行恢复。而经颅磁技术利用重复的脉冲频率对神经产生抑制作用,以改变大脑皮质的可塑性,在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的基础上,可重建大脑言语代偿区域的神经网络,从而促使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

有关功能影像学的研究表明,控制言语功能的脑区是前部的运动性失语区与后部的感觉性失语区,运动性失语区负责语言讯息的处理,感觉性失语区主要负责语言的理解与接收。Harvey的一项研究显示,对11名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了爆发式刺激,有7人刺激了右侧的运动性失语区域,有4人刺激了顶叶,结果表明,与刺激顶叶的4人相比,运动性失语区域的言语能力有很大的提升。Marangolo等人通过双盲交叉试验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了语言康复治疗联合tDCS刺激参数对运动性失语区和右侧镜像区的刺激,发现tDCS组在语言任务中表现优异,而且通过rs-fMRI影像学检查发现双侧小脑、左前扣带回皮质、左侧前运动皮层、有额叶皮层明显增加。

总而言之,经颅磁技术是依托微电流或磁刺激神经语言网络的连接,实现神经可塑性的目的,其治疗机制包含有激活左侧半球边缘系统存在的重组机制与右侧半球同源区的代偿机制;减小大脑半球之间经胼胝体的抑制作用。

 

经颅磁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的优势

经颅磁技术的疗效明确,是一类安全且绿色的物理治疗手段,与药物治疗相比,副作用很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在治疗时,既不会成瘾,又没有痛苦。

在治疗期间,患者会感到头部存在被敲击的感觉,手指也会跟着一起颤动,这是正常现象。因为经颅磁技术是把脉冲磁场透过颅骨对脑部皮层产生作用,患者之所以有被敲击的感觉,手指一起颤动,代表脉冲磁场刺激脑部皮层产生了相应的反应。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失语不但危及人体健康,还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及社会生存,本来可自由表达语言,失语以后只能手舞足蹈,长此以往,与别人交往都成了问题,患者的性格将越来越孤僻,这样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经颅磁技术属于无创性技术,将其应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的治疗中,对刺激患侧脑区以及言语功能的恢复非常有利,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头皮局部会出现不适,如头痛和头晕等,这种情况程度相对较轻,而且也是暂时的,一周后这种不适会逐渐消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