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4月0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不滥用抗菌药物是明智之举 - 数字报刊系统 如何用物理因子治疗皮肤难愈合创面 如何快速识别与处理高血压并发脑血管意外 不滥用抗菌药物是明智之举 骨盆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指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滥用抗菌药物是明智之举

作者: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 邱淑智

 抗菌药物,这个曾经让我们战胜众多感染性疾病的神奇物质,如今却陷入了滥用的困境。抗菌药物的发现,让我们在与细菌的斗争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抗菌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的种类繁多,它们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有的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有的能够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还有的可以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这些神奇的物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简单来说,抗菌药物就像是细菌的“克星”,通过不同的方式消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与原因

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许多人只要一感冒、发烧就要求医生开抗生素处方,认为抗菌药物是万能药。还有一些人直接去药店购买抗菌药物自行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些医生在没有充分了解病情的情况下,就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其次,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知不足,认为它能够包治百病。

最后,社会上存在着对抗菌药物的过度依赖心理。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

产生抗药性: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使抗菌药物效果变差,甚至无效。最终的结果就是人在感染一种细菌后,没有药可以杀死细菌,最终导致死亡。

 

产生毒副作用:抗菌药物通常需要经过肝肾代谢,滥用抗菌药物就可能会损伤肝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减退。同时,抗菌药物也有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出现如链霉素的耳毒性、肾毒性等症状。此外,抗菌药物的滥用还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或死亡。

二重感染:当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抗菌药物使用后常常引发的新一轮感染,被称为“二重感染”。

破坏人体微生态平衡:人体肠道细菌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使用抗菌药物后,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社会危害:抗菌药物滥用导致抗菌药物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治病成本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因此,抗菌药物一定要遵医嘱正确使用,避免滥用。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掌握适应症:抗菌药物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对病毒性和真菌性感染无效。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仔细诊断,确定感染确实是由细菌引起,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正确使用药物: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以及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如口服、肌肉注射、静脉输液等)、剂量和疗程。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避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不能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反而会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只有在明确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情况下,才应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在多数情况下,一种抗菌药物即可治愈感染。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并不会增加疗效,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才应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掌握既往用药史:了解患者以往有无对药物的过敏,避免使用已知过敏的抗菌药物。

谨慎换药:不应随意更换抗菌药物,更不应频繁更换。如需更换其他抗菌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确保更换后的抗菌药物对致病菌有效。

监测不良反应:使用抗菌药物后,应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伤等。如有不良反应发生,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的抗菌药物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抗菌药物的替代疗法

除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替代疗法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首先,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其次,中医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结合中医药进行调理,以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此外,根据医生的建议接种相关疫苗也是预防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结语

抗菌药物,曾为医学带来突破,如今却因滥用而面临危机。滥用会导致病菌抗药性增强,增加治疗难度,对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我们需自觉抵制滥用行为,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知,明确其并非万能,避免随意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遏制滥用趋势,保障自身及下一代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