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是临床常见急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前区疼痛。硝酸甘油是家庭常备的治疗心绞痛的急救药物,通过扩张外周血管来增加心肌供血、供氧,减低心肌耗氧,缓解心绞痛症状。因此,必须掌握硝酸甘油正确用药方法才能救命。现科普介绍心绞痛患者正确使用硝酸甘油及妥善保存方法。
硝酸甘油的正确使用方法
给药方式: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缓解症状。舌下的毛细血管分布较为丰富,利于吸收,故舌下含服是急救时的首选。如果吞服,不仅吸收慢,而且由于肝脏对硝酸甘油片有首过消除作用,只有8%的药物成分被吸收,使药效将大大减低。因此,当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用药姿势:在含服硝酸甘油片时尽可能采用坐位,比躺着、站着都好,以免会头晕而摔倒。如果有体位性低血压者,站着用硝酸甘油片可能会同时引发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低血压,甚至晕厥的情况;如果采取平卧位含服,心脏的血量增加可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用药剂量:心绞痛发作时,初次含服硝酸甘油片,应从小剂量开始。成人的一次服用硝酸甘油药量是0.25~0.5毫克。舌下含服2-3分钟起效,5分钟达到最大效应,作用持续时间为10-30分钟。硝酸甘油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患者一旦服用硝酸甘油剂量过大时,使外周血管中的血液容量加大,回心血量相应减少,从而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的耗氧量随之增加,进一步加剧症状。
连续服用次数:患者一旦出现急性心绞痛症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1 片。若不见效或效果不明显,可间隔 5 分钟后再含 1 片,最多可连续含服 3 次。当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若胸骨及心前区压迫性疼痛不减轻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超过10-15分钟,应迅速呼叫120或送医院就医,以免耽误救治的最佳时间。
长短效选择:舌下含服的硝酸甘油片为短效制剂,起效快,在 1 天之内可多次使用。但是如果心绞痛频繁发作,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长效或中长效硝酸酯类药品,以维持长期疗效,减少心绞痛复发。
服药后注意不良反应
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是由硝酸甘油血管舒张作用引起的,如患者的头、面、颈、皮肤因血管扩张,面颊部会发生暂时性皮肤潮红,脑膜血管舒张可引起搏动性头痛,眼内血管扩张会升高眼压等。患者用药后会出现持续性的头疼,偶尔还会伴随头晕、虚弱、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或出现恶心、出汗、虚弱、呕吐现象。大剂量服用可使患者血压过度下降,冠状动脉灌注压过低,并可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从而增加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耗氧量, 加重心绞痛发作。超剂量服用还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相关症状包括呕吐、发绀等。
日常储存建议
硝酸甘油性质不稳,不易保存,冠心病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片时,除了要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对随身携带的硝酸甘油片,其保存也要特别注意。
按规定的贮存条件保存:如药品说明书所示,硝酸甘油片需要“避光、密封,在阴凉处(不超过 25 摄氏度)保存”。因此一般用棕色药瓶避光保存,应使用箔衬帽将药品密封,不要将药瓶放于阳光下。药片放在舌下时应产生轻微烧灼感,如这种感觉消失,则说明药物很可能已经失效了。
不用药时,勿开瓶盖:密封的药瓶一旦开启,就不能达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还会加速药物挥发、降低药效。硝酸甘油片因反复被打开瓶盖,3~6月就可能会失效,因此,不需要用药时, 请勿打开瓶盖。
小包装保存:对于每瓶是 100 片的大包装,建议可以分次取出少量药片置于可密封的玻璃小瓶中,既方便服用,又减少开启瓶盖的次数。同样,每次取药后应把瓶盖拧紧,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避免贴身携带:外出携带硝酸甘油片时,应置于外衣口袋或随身提包中,记住不能放在贴身衣袋里。因为受体温的影响,硝酸甘油片较易分解;若再密闭不好时,药物更易失效。
药瓶口的棉花及时丢弃:很多药片包装的瓶口都会放些棉花, 主要是为了防止运输途中剧烈晃动或碰撞导致药片破碎。开启瓶盖后, 如不及时去除瓶口的棉花,由于瓶盖反复开启,棉花会不断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药片受潮失效。因此,瓶口填充的棉花在开封后要丢弃。
总结
总之,心绞痛患者要了解硝酸甘油片的正确使用方法,遵医嘱用药并正确保存。同时还要注意,硝酸甘油片是应急的抢救药,急性心绞痛发作时除了要含服硝酸甘油片外,如症状未能缓解,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