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4月0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骨折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 数字报刊系统 心梗护心宝典:重燃生命之光 骨折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正确认识和对待放射线 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呼吸疾病药物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骨折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作者: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李秋艳

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无论是跌倒、交通事故还是运动损伤,都可能导致骨折。当我们不幸遭遇骨折时,除了及时的医疗救治,康复训练也是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那么,骨折患者应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呢?本文将为您详细科普相关知识。

 

认识骨折及其康复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后,骨骼会在断裂处形成新的骨组织,逐渐修复并恢复原有的结构。这个过程通常需要数周到数月的时间,具体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康复训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因此,早期开始康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在康复训练时,应遵循个性化、渐进性和全面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制定康复计划,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渐进性原则要求从简单关节活动开始,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造成伤害。全面性原则则注重整体身体状况的提升,包括全身性的康复活动、营养摄入和心理健康,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康复训练的具体方法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旨在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以下是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的骨折的具体康复训练方法。

 

早期阶段(炎症控制期)

保护固定: 对于新鲜骨折或手术后的患者,首先需要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使用石膏、夹板或其他固定设备来固定受伤部位,以减少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疼痛管理: 疼痛是骨折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以通过药物、冷敷、热敷或物理疗法来控制疼痛。

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疼痛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开始进行关节的主动或被动活动。这有助于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防止僵硬。

 

中期阶段(肌肉力量与关节活动度提升期)

肌肉力量训练: 使用弹力带、哑铃或其他器械进行渐进性的肌肉力量训练。这有助于增强受伤部位周围的肌肉,提高稳定性和功能。

平衡与协调训练: 通过站立平衡练习、步行训练或瑜伽等活动来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关节活动度进阶训练: 随着疼痛的减轻,逐渐增加关节活动的范围和强度。这可以通过使用健身球、拉伸运动或关节松动术来实现。

 

晚期阶段(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期)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着重训练患者完成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运动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兴趣和体能水平,逐步引入更高级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或力量训练。这有助于增强整体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

心理康复: 骨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心理康复也是晚期阶段的重要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或社交活动来改善心理状态。

 

特殊类型的骨折康复方法

上肢骨折: 如锁骨骨折或肱骨干骨折,患者可以通过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等主动练习来恢复手部功能。对于肩部骨折,可以进行肩部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以促进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下肢骨折: 如股骨骨折或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不负重的下肢关节活动,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随着康复的进展,可以逐渐过渡到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的行走训练。

总的来说,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位置、固定方式以及康复阶段来制定。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意见,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遵循医生建议。在进行康复训练前,我们需要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师的意见,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训练强度和内容,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受伤。

 注意安全保护。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护具、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等。同时,我们要避免在疲劳或不适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以免发生意外。

适度休息与恢复。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影响康复效果。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饮食和睡眠的调整,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结语

 

总之,康复训练对于骨折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通过遵循个性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原则,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并注意训练的注意事项和安全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我们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重返健康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要忘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与他们共同努力、实现康复目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