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4月0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血透患者饮食调整的关键 - 数字报刊系统 双相情感障碍:情绪波动背后的真相 缓解手术后疼痛的小技巧 血透患者饮食调整的关键 卧床患者的皮肤呵护:保持清洁与舒适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透患者饮食调整的关键

作者:百色市中医医院 谢柳青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当肾脏无法正常工作时,血透可以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帮助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除了医疗手段,饮食也是血透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正确的饮食不仅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还能帮助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血透患者的饮食调整要点,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健康。

血透患者的营养需求

血透患者的营养需求与普通人有很大差异。由于肾功能受损,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钾、磷等物质的摄入,同时保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平衡。

首先,蛋白质的需求是血透患者营养需求的重要方面。由于肾脏无法正常工作,患者需要适当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但是,蛋白质是身体必需的营养素,对于维持肌肉、免疫系统和细胞修复等功能至关重要。因此,患者需要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蛋、奶制品和豆类等。根据肾功能状况和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量,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除了蛋白质,热量和营养素的平衡也是血透患者需要注意的方面。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同时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也需要得到合理补充。患者应选择低糖、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持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摄入。

血透患者的饮食调整原则

1. 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

血透患者需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建议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蛋、奶制品和豆类等。同时,要根据肾功能状况和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量。

2. 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也需要得到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主食和水果,患者应选择低糖、高纤维的碳水化合物,避免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脂肪摄入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 多摄入新鲜蔬菜与水果,保持膳食纤维充足

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血透患者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膳食纤维的充足摄入,以促进肠道蠕动和预防便秘。但需注意控制钾和磷的摄入量。

4. 控制钠、钾、磷等矿物质的摄入

血透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钠、钾、磷等矿物质的摄入量。高钠、高钾、高磷的食物应当避免或限制摄入量。同时,患者应定期监测血钾、血磷等指标,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5. 限制液体摄入,保持出入平衡

血透患者需要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以避免水肿和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每日的饮水量和饮食中的水分含量,保持出入平衡。

6. 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与调味方法

烹饪方式和调味方法也是血透患者需要注意的方面。患者应选择低盐、低油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在调味方面,可适当使用香料、香草和低盐调味料增加食物口感。同时,应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和高盐食品。

血透患者饮食调整的实践建议

1. 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每个血透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在制定饮食计划时,患者应与医护人员充分沟通,了解自己的营养需求和注意事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

血透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将一日三餐分为更多的小餐,以保持血糖稳定和消化系统健康。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饱腹感,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和消化系统问题。

3. 注意食物搭配与营养均衡

血透患者应注重食物搭配,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素。建议选择多种食物,包括全谷类、蔬菜、水果、蛋白质来源和健康脂肪。同时,应避免偏食或过度依赖某种食物,以保持营养均衡。

4.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与饮食习惯的调整相配合

血透患者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饮食调整。除了注意饮食的选择和摄入量,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量运动和减少压力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5. 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血透患者应与医护人员保持密切沟通,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身体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饮食方案,以更好地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血透患者的饮食调整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了解营养需求、遵循饮食调整原则和实践建议,合理的饮食调整,血透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康复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血透患者的饮食健康,为他们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