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胸骨后有持久而剧烈的疼痛,只是依靠休息或者是硝酸酯类药物是不能完全缓解的。心肌梗死可以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者休克,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
急性梗死的病因
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的心脏供血以及供氧渠道因为各种原因被阻塞,但是停止供血的心肌依然在工作,所以氧气的消耗量就不断增加,导致氧气的供需出现失衡,致使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出现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闭塞血管,引起血流急剧减少甚至中断,而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遗传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糖尿病、吸烟、肥胖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诱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性别因素
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50岁之后发展的速度加快,近几年还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2.过度劳累
患者持续的紧张情绪、过重的体力劳动等都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心脏需要的氧气量突然增加,患者的冠状动脉无法充分的扩张,就会导致其心肌缺血,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3.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少
因为多种原因导致患者冠状动脉部分的分支的供血量减少,属于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的供氧量与需氧量失去平衡。
4.心肌供氧不足
除去血液灌注量不足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之外,严重贫血、呼吸衰竭、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都会导致心肌供氧量不够。如果患者的心肌缺氧严重,那么缺氧的部位很有可能会因为缺氧而受到损害,甚至出现坏死。
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心血管疾病重在预防,防范是最重要的,要想对心肌梗死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就要根据以下几点来做:
1.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保持规律的作息
长期吸烟,很容易诱发心肌梗塞,它与其他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有着对人体相同的损害作用。吸烟者比不吸烟的人冠心病的死亡率高70%,而且吸烟的数量越多,时间越久,患上冠心病的概率就越大,死亡率也比不吸烟的人高出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注意不要让自己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如果觉得很累,就卧在床上休息一会。与此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在工作上劳逸结合,尽量不要熬夜。有相关研究显示,长期熬夜容易得冠心病,尤其是在气温比较低的时候熬夜,因为冬天夜间的温度太低,所以冷空气会导致人体的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如果缺血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是引发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危因素。根据我国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冠心病的概率比普通人的发病概率高出4倍左右,死亡的概率也高出5-6倍。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概率比普通人高两倍,血压越高,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高。高血脂是诱发冠心病的直接因素。如果经常吃油腻的食物,很容易诱发高血脂症,使动脉越来越窄,最终导致心肌梗死。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些人在遇到纠纷的时候大多都会隐忍,但是如果心中长期压抑情绪,很可能会对“心”造成伤害。如果感到愤怒却不发泄出来,心脏的压力就会增大,如果发泄出来,就会使心脏感到舒适,降低心绞痛的概率。
2.饮食管理
有调查表明,每周吃鱼或海甲壳类食物200克或以上的男性发生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相比吃鱼比较少的人来说,要小55%左右。同时,多食用海产品,例如三文鱼、金枪鱼等,也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概率。
燕麦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并且含的糖分很低,从而能够持续地给机体补充能量,另外,它还能够软化血管,所以可以预防心脏病。在食用燕麦的时候,可以同时吃一些苹果、葡萄干、蜂蜜等食品,这样会增强心脏的功能。
大麦还能给我们提供大量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这对于预防动脉硬化及心脏病的发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
用大豆做成的豆腐,能够降低人体的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苹果、香蕉、李子等这些我们最常吃的水果,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它们当中含有的某些元素可以保护心脏,降低心梗发生的概率。
3.控制危险因素
长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将其控制在较理想范围,以此预防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