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5月1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血液透析中的细节护理和监护 - 数字报刊系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识别与干预 宫颈癌筛查——你的健康守护者 血液透析中的细节护理和监护 小儿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控要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液透析中的细节护理和监护

作者:劳燕 化州市中医院

血液透析是肾脏类疾病病人常用的治疗手段,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全方位的细节护理以及监护,才能够保证病人的顺利治疗,接下来,就让本篇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护理人员会对透析治疗的病人进行怎样的护理以及监护吧。

透析开始的护理

(1)开始透析治疗之前,护理人员会评估病人的实际情况,并针对病人的身体不适以及疼痛程度进行适当的干预,详细的向病人讲解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效果等,病人需要做好配合,如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询问护理人员。

(2)针对存在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病人,会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因此需要病人能够在接受治疗之前尽量保持平稳的心态,而护理人员也会针对那些存在负面情绪的病人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3)在刚刚开始治疗时,护理人员会将流量维持在100~150ml/min,监测病人在5min内没有异常情况,会逐渐增加到所需要的流量。

透析过程中的监护和护理

(1)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会每30~60min监测1次病人的脉搏、体温、血压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针对危重症的病人,需要每间隔15~30min监测1次。

(2)护理人员会观察病人的各种管道,保证流畅性,并观察病人是否产生渗血、肿胀、针头脱落等情况。保证病人的血流量能够在200~300ml/min,及时处理血流不足的情况,避免血液在管路中凝集。

(3)针对病人透析器中的血液颜色变化需要给予及时的监护,若是发现病人的血液颜色深浅不均、颜色变暗、透析器动静脉壶颜色变深、透析管路的动静脉壶中血液出现泡沫或小凝块等均有可能是由于肝素用量不足导致的,此时需要追加肝素。

(4)透析器件还需要严密的监护病人的并发症,例如低血糖、低血压、肌肉痉挛等症状。

透析结束的监护和护理

1.基础护理

在完成血液透析治疗之后,仍然需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以及体重的情况,并检测病人的尿素氮、肌酐水平,关注是否发生了电解质的紊乱,结合病人的生理指标调整下次透析的方案。

饮食上需要注重补充维生素、蛋白质以及热量,并保持低钾、低盐的饮食,这样能够保证治疗期间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

2.液体容量受限

若是病人无尿的情况下,需要保证每天摄入1000ml的液体,护理人员会监测病人的体重变化判断液体的出入量。

3.心理护理

在完成治疗之后也需要针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随时的监测,家属需要给予病人更多的理解、陪伴以及支持,这样才能够让病人感受到温暖,而护理人员会将每次透析治疗之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告知病人,从而增强病人治疗的信心。

4.用药护理

根据不同病人的症状情况,结合治疗的方案,护理人员会将病人所需要服用的药物详细告知病人以及家属,并宣传按时用药的重要性,病人在此期间不能够擅自停药、更改药物的服用时间以及剂量。在透析的当日还会监测病人的血压,从而判断用药之后的血压水平。

5.血栓形成护理

由于长时间的留置导管,很多病人的血液都会呈现出高凝的状态,此时若是肝素剂量不足,就会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需要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此时,护理人员会遵医嘱,使用10万U尿激酶与4ml生理盐水混合,按双腔导管刻度注射相应尿激酶,连续30min,回拉已溶解血凝块和纤维蛋白。

6.防止感染的护理

为了避免病人在透析期间出现感染的情况,护理人员会在病人进行透析治疗前以及治疗后遵循无菌化的原则,严格的消毒机器,病人则需要遵医嘱佩戴好帽子以及口罩,避免产生交叉感染的情况。

7.血透置管并发症护理

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来说,置管后很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的情况,因此需要给予及时的监护以及护理:

若是病人隧道皮肤表面或者导管口附近的皮肤出现了肿、红、热或者伴有脓性分泌物的情况,则证明导管处产生了感染。

若是病人的皮下隧道产生了肿胀,并且在出口的位置出现了脓性分泌物,则说明出现了隧道感染。

若是病人在透析治疗开始之后的15min~1小时出现了寒战、全身颤抖的情况,并伴有发热,则说明出现了血液扩散感染。

一旦出现这些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采取对症处理措施。而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护理人员也会进一步的强化对病人实施导管部位的皮肤护理,认真的清洗并消毒导管的接口处,及时处理导管出口位置的血痂以及分泌物,若是出现了导管感染的情况,需要遵医嘱给予病人抗生素治疗,并及时拔管。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科普,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血液透析的监护以及护理知识,在治疗期间能够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