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5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颈椎病舒缓术,中西医来助力 - 数字报刊系统 颈椎病舒缓术,中西医来助力 宝宝学步晚,中医骨伤有建议! 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秘诀 自然分娩与剖腹产的优劣势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颈椎病舒缓术,中西医来助力

作者:张达燕 玉林市陆川县平乐镇中心卫生院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隐形杀手”。它可能由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坐姿不正确、颈部受凉或外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颈椎病舒缓术,看看中西医如何联手助力我们缓解颈椎病的困扰。

、颈椎病的定义与成因

颈椎病,简单来说,就是颈椎部位出现了问题,导致一系列的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颈部疼痛、僵硬、头痛、头晕、上肢麻木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我们的行走和日常生活。

那么,颈椎病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它的成因有很多。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或者坐姿不正确,都可能导致颈椎受到过大的压力,从而引发颈椎病。此外,颈部受凉、外伤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颈椎出现问题。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与舒缓方法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深深根植于悠久的医学传统之中。在中医看来,颈椎病不仅仅是一种局部病变,更与整体的身体状态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它认为颈椎病的形成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以及气血瘀滞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肝肾不足是颈椎病的重要内因。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的强健直接关系到筋骨的健康。当肝肾不足时,筋骨失去滋养,就容易发生颈椎病。

风寒湿邪侵袭则是颈椎病的外因。当人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时,颈部肌肉和血管容易收缩,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颈椎病。

气血瘀滞是颈椎病的病理基础。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当气血瘀滞时,颈部肌肉和神经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就会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

基于这些认识,中医提出了一系列舒缓颈椎病的方法,如中药敷药、拔罐、刮痧、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方法。其中,针灸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为众多颈椎病患者带来了福音。推拿按摩则通过手法按摩颈部肌肉和穴位,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患者减轻病痛。

此外,中药调理也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医师通过辨证论治开出中药方剂,从内部调理肝肾,祛风散寒,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耐心坚持,才能收获最佳疗效。

、西医对颈椎病的诊断与舒缓技术

西医在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手段。

首先,西医会通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然后,借助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颈椎病变的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舒缓技术方面,西医提供了多种选择。物理治疗是其中之一,包括颈椎牵引、中医理疗等方法。牵引可以通过拉伸颈椎,减轻颈椎压力,改善颈椎功能;理疗则利用热疗、电疗等手段,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

药物治疗也是西医常用的手段之一。非处方药如止痛药、消炎药等,可以短期内缓解颈椎病的疼痛和炎症;处方药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由医生开具,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的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手术可以去除压迫神经或脊髓的病变组织,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虽然手术风险较高,但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与日常保健

当然,除了治疗方法外,预防与日常保健同样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要注意调整桌椅高度和角度,让颈部和背部得到充分的支撑。同时,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每隔一段时间就抬头望远或做颈椎操,缓解颈部压力。

2.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适当的颈部运动可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有助于预防颈椎病的发生。例如,可以尝试做颈部旋转、侧屈等动作,但需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

3. 注意颈部保暖也很重要。避免让颈部长时间暴露在冷风中,冬季可以佩戴围巾或帽子等保暖用品。

4. 定期体检也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体检,我们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颈椎问题,避免病情恶化。

、结语

颈椎病常见但非无解,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舒缓不适。中医通过针灸、推拿、拔罐、刮痧、内服中药等治疗调和气血,舒筋活络;西医物理治疗、药物、手术精准治疗,快速缓解。预防与日常保健同样重要,保持正确姿势,加强颈部锻炼,注意保暖,定期体检,守护颈椎健康。治疗需耐心与信心,信任医生,科学治疗,避免盲目尝试偏方。只有科学规范应对,方能战胜颈椎病,享受健康舒适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