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5月3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正确处理脚踝扭伤避免后患 - 数字报刊系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重要性 正确处理脚踝扭伤避免后患 微生物检验揭示儿童腹泻的元凶 守护生命医疗安全无小事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确处理脚踝扭伤避免后患

作者: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罗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脚踝扭伤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伤害。无论是运动时的不慎,还是走路时的意外,都可能导致脚踝扭伤。虽然这种伤害看起来并不严重,但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留下后患,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旨在向大家普及脚踝扭伤的正确处理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

脚踝扭伤的原因与症状

脚踝扭伤是指脚踝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异常扭转,导致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等软组织受到损伤。这种伤害通常发生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是需要频繁奔跑、跳跃或转身的运动。此外,走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也可能导致脚踝扭伤。

脚踝扭伤后,患者通常会感到明显的疼痛和肿胀。根据扭伤的程度,症状可能有所不同。轻度扭伤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疼痛和肿胀,而重度扭伤则可能导致剧烈的疼痛、严重的肿胀以及活动受限。此外,扭伤部位还可能出现淤青和压痛。

扭伤后的应急处理

在脚踝扭伤后的48小时内,正确的应急处理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减轻疼痛、控制肿胀并保护受伤部位,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创造条件。这里我们推荐PRICE原则,即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冷敷(Ice)、压迫(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

1.保护:在扭伤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受伤部位,避免进一步伤害。可以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脚踝,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休息:扭伤后应尽量减少受伤部位的活动,给脚踝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负重行走或站立时间过长,以免加重伤势。

3.冷敷:在扭伤后的48小时内,可以每隔20分钟冷敷受伤部位一次,每次持续5—10分钟。冷敷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请确保冰块不直接接触皮肤,以防冻伤。可以使用塑料袋、毛巾等物品将冰块包裹起来再进行冷敷。

4.压迫:使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部位,以减少出血和肿胀。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如果感觉麻木、刺痛或颜色发紫,应立即松开绷带。

5.抬高: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可以使用枕头或被子将脚垫高。

何时就医

在完成应急处理后,我们需要根据症状判断是否需要及时就医。一般来说,如果扭伤后疼痛和肿胀逐渐减轻,且活动范围逐渐恢复,那么可能只需要在家自行观察和治疗。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建议立即就医:

1. 扭伤后疼痛和肿胀迅速加重,无法忍受;

2. 扭伤部位出现明显的畸形或异常活动;

3. 无法承受体重或行走;

4. 伴有其他症状,如麻木、刺痛等。

在选择就医科室时,如果医院设有骨科门诊,可以优先选择骨科就诊。如果情况紧急,也可以选择急诊科进行治疗。

诊断与治疗方法

就医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并可能安排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等)以明确扭伤程度。根据扭伤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案也会有所差异。

轻度扭伤通常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消炎止痛药、局部外敷药膏以及物理治疗(如热敷、电疗等)。患者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

对于重度扭伤(如韧带撕裂或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需要佩戴石膏或支具固定受伤部位,并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康复锻炼。在康复期间,定期随访和评估非常重要,以确保恢复进度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与预防

康复期是脚踝扭伤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以恢复脚踝的正常功能。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电疗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加速组织修复。功能锻炼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逐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

预防再次扭伤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增强脚踝周围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可以通过定期锻炼(如提踵练习、脚踝绕环等)来实现;

2. 选择合适的运动鞋和鞋垫,以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

3. 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或活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

4. 注意地面情况,避免在不平坦或湿滑的地面上行走或运动;

5. 对于有严重扭伤史的人群,可以考虑佩戴支具或绷带以提供额外支持。

结语

脚踝扭伤虽然常见,但正确处理却至关重要。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希望能让大家更加了解脚踝扭伤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记住,正确的应急处理、及时就医和科学的康复治疗是避免后患的关键。让我们珍爱双脚,远离扭伤带来的痛苦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