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颅脑神经疾病,多见于春冬季节,多发生于成年人及老年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三叉神经痛正趋向年轻化,人群患病率不断上升。发作时由于疼痛过于剧烈,患者极为痛苦,用手抓、拍、用头撞墙、甚至轻生,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工作和社交。
三叉神经痛主要是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疼痛,以上颌支和下颌支多见,表现为一侧面部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疼痛,往往在患者张口进食、说话时突然发作。疼痛的程度十分剧烈,可表现为针刺、刀割、触电样的疼痛。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是由于三叉神经的细支异常兴奋所致。可能的原因包括血管压迫、神经损伤、炎症等。这些因素导致了三叉神经的异常放电,从而引起了剧烈的面部疼痛。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患有高血压、多发性硬化、脑卒中或存在三叉神经痛家族史的人群更易诱发。
三叉神经痛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
眼支:管辖区为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的皮肤,以及眼球、角膜、结膜上部、泪腺的感觉
上颌支:管辖区域较大,主要有下眼睑、面颊、鼻外侧和上唇的皮肤、上唇部口腔顶部、上颌各牙和上牙龈的感觉。
下颌支:管辖区域为面颊外侧、耳廓前面、下颌,牙龈,舌前2/3和口腔底部和舌部的黏膜感觉。
三叉神经痛以上颌和下颌多见,主要有以下临床症状
短暂爆发性:疼痛以刀割样、电击样、针刺样多见;常描述为"痛不欲生"。
局限性:多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
有触发点:常在耳部、上唇、鼻翼、口角、舌、眉等部位,洗脸、刷牙、吃饭等易诱发。
发作无预兆:骤然发作,神经系统检查常无阳性体征。
周期性:发作期为数日、数周或数月,缓解期数日或数年。随着病程延长,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甚至每日发作。
三叉神经痛的可能诱发因素
过度节食或长期吃素等不健康的饮食方法,引起免疫力低下易导致脱髓鞘,从而诱发三叉神经痛。
在日常生活中如遇气候变化、刺激动作(如:说话、洗脸、刷牙、大笑、进食、咀嚼、打哈欠、打喷嚏、吹冷风等)都有可能诱发三叉神经痛。
部分患者随年龄增长,颅骨缺钙发生颅底内陷,压迫三叉神经后根,诱发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和牙痛的区别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十分局限,多为一侧脸疼,常被误以为是牙痛,二者的区别如下——
发作时间不同:牙疼发作白天痛、晚上也痛;三叉神经痛则通常白天痛,晚上不痛。
疼痛范围与持续时间不同:牙疼属于局部疼痛,且疼痛时间比较长,疼痛的感觉比较僵硬。三叉神经痛则牵扯的范围比较大,疼痛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内,疼痛感觉则是一阵一阵的,呈刺痛感,并且疼痛位置不限于上下颚区。
诱发因素不同:三叉神经痛常常是由脸部动作诱发,如说话、洗脸、刷牙、大笑、进食、咀嚼、打哈欠、打喷嚏、吹冷风等。严重的牙疼虽然也会有诱发因素,但通常不会突然疼痛。
服用止痛药效果不同:一般止痛药可以消除牙齿的疼痛感;三叉神经痛吃一般止痛药无任何效果。
如何预防三叉神经痛
饮食规律:选择质软、清淡、易嚼、易吞咽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等,能够补充患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
动作轻柔:吃饭、漱口、说话、洗脸时动作宜轻柔,尽量避免用疼痛一侧咀嚼。
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禁用太冷、太热的水洗脸。
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散步、慢跑等。
减少刺激:避免进食冷饮、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诱发因素,注意面部保暖,不用冷水或非常热的水洗脸。
避免过度劳累:不熬夜,做到劳逸结合,生活作息规律,保持心情轻松,不过度紧张,避免精神刺激。
如何治疗三叉神经痛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用三叉神经痛治疗药物,卡马西平作为首选用药,应小剂量开始服用,止痛效果不佳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剂量。同时辅助使用大剂量维生素B12,可缓解疼痛。预防三叉神经痛频繁发作一般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在服用药物期间要按时按量服用,不可以擅自减量或者是调量,其次高血压患者规律服用降血压药物。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手术,如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及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等。
其他:中医中药、物理治疗等。
总之,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引起剧烈面部疼痛的神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或身边的人遇到了类似症状,请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