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6月2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多囊卵巢——怀孕路上的“拦路虎” - 数字报刊系统 家长必知的小儿哮喘防治知识 血透室中的患者日常护理小贴士 中医对气血双补有哪些建议 多囊卵巢——怀孕路上的“拦路虎”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囊卵巢——怀孕路上的“拦路虎”

作者:来宾市忻城县中医医院 韦柳华

在女性生殖健康的道路上,多囊卵巢(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不仅影响了女性的生育能力,还常常伴随着月经不调、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给女性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本文旨在向广大读者普及多囊卵巢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并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

多囊卵巢的定义与症状

多囊卵巢,全称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泌紊乱综合征。持续无排卵、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征,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常见疾病。它主要表现为卵巢内多个卵泡同时发育,但无法形成成熟卵子排出,导致排卵障碍。多囊卵巢患者的卵巢在B超检查下呈现出一侧或两侧卵巢各有12个以上直径为2至9毫米无回声区,围绕卵巢边缘。

除了卵巢的异常表现外,多囊卵巢患者还常常伴有月经不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月经不调是多囊卵巢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或闭经等情况。不孕则是多囊卵巢对女性生育能力的直接影响,由于排卵障碍,患者往往难以自然受孕。多毛和痤疮则与雄激素水平的升高有关,而肥胖则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有关。

多囊卵巢的成因

多囊卵巢的成因复杂多样,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根据研究,遗传因素、激素失衡以及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与其发病有关。

遗传因素在多囊卵巢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多囊卵巢患者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此外,一些基因变异也被认为与多囊卵巢的发病有关。

激素失衡也是多囊卵巢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囊卵巢患者常常存在雄激素水平的升高和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的异常波动。这种激素失衡可能导致卵巢功能异常,从而影响卵泡的正常发育和排出。

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多囊卵巢的发病产生影响。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等都可能增加多囊卵巢的发病风险。

多囊卵巢对怀孕的影响

多囊卵巢对怀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排卵障碍和子宫内膜环境两个方面。

排卵障碍是多囊卵巢患者难以自然受孕的主要原因。由于卵巢内多个卵泡同时发育但无法形成成熟卵子排出,患者往往出现排卵障碍。这导致卵子无法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影响受孕率。

子宫内膜环境也对怀孕产生影响。多囊卵巢患者常常存在子宫内膜过厚或过薄的情况,这可能导致胚胎着床困难或流产。此外,多囊卵巢患者还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可能对胚胎的发育和着床产生不利影响。

多囊卵巢的治疗与应对

针对多囊卵巢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是治疗多囊卵巢的基础。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规律作息等。此外,患者还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等不良因素的刺激。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多囊卵巢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胰岛素增敏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调节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促进排卵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带来的风险。

手术治疗也是治疗多囊卵巢的一种选择。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卵巢楔形切除术、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等。这些手术可以帮助改善卵巢功能、促进排卵等。但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应慎重考虑。

多囊卵巢患者的怀孕策略

对于多囊卵巢患者来说,怀孕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策略。

患者应在怀孕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同时,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等治疗措施,以提高受孕率。

对于排卵障碍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方法进行助孕。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排卵障碍等问题,提高受孕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辅助生殖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应充分了解并慎重选择。

怀孕后的多囊卵巢患者仍需继续关注病情变化,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孕期保健和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对于孕期健康和胎儿的发育都至关重要。

结语

多囊卵巢是一种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常见疾病,但并非不可治愈。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以及患者自身的努力和调整,大多数多囊卵巢患者都可以实现自然受孕或成功助孕。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女性关注自身生殖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多囊卵巢等妇科疾病,为自己的生育之路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