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6月2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别让子宫肌瘤成为你的“心腹之患” - 数字报刊系统 ICU里的护理秘籍 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高血压并发肾病的护理要点 别让子宫肌瘤成为你的“心腹之患”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子宫肌瘤成为你的“心腹之患”

作者:林岚 四川成都新华医院

一听到“子宫肌瘤”,不少女性可能会心头一紧。这究竟是什么“妖魔鬼怪”?莫慌,且听我细细道来,咱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别让它成为你的“心腹之患”!

子宫肌瘤是何方神圣?

子宫肌瘤,简称“肌瘤”,可是个妇科常见病。它是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虽然名字里有个“瘤”字,但大多数情况下它并不凶猛,与癌症更是八竿子打不着。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中,约20%的子宫里藏有这类“小客人”。

子宫肌瘤有哪些症状?

1. 月经改变: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月经不规律,可能是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是月经周期缩短。这些都是因为肌瘤影响了子宫内膜的面积,或是影响了子宫的收缩。

2. 腹部包块:当肌瘤长到一定大小时,你可能会在下腹部摸到一个硬硬的包块,尤其是清晨膀胱充盈时更为明显。

3. 压迫症状:肌瘤长大后,可能会压迫到邻近器官,导致尿频、尿急、排便不畅等症状。

4. 疼痛: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会引起疼痛,但如果肌瘤发生蒂扭转或是变性,就可能出现急性腹痛。

5. 白带增多:肌瘤让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的腺体也就跟着增多,加上盆腔充血,就可能导致白带增多。

6. 不孕或流产:肌瘤可能影响受精卵的着床,从而导致不孕。即便受孕,也可能因为肌瘤的影响而导致流产。

子宫肌瘤该如何治疗?

治疗子宫肌瘤,得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生育需求来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1. 观察治疗:也被戏称为“佛系疗法”。如果你属于那种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的患者,特别是已经步入中老年,接近绝经的年龄,这种方法可能最适合你。你可以选择不进行任何积极的治疗,只是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观察。这是因为,一旦女性绝经,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大幅下降,而大多数的肌瘤也会随之萎缩,不再构成威胁

2. 药物治疗:这是为那些症状相对较轻、接近绝经年龄或因特定原因暂时无法接受手术的患者准备的。药物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非长久之计,一旦停药,症状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3. 手术治疗:当药物和观察治疗无法满足需求时,手术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手术治疗包括两种主要方式:肌瘤剔除术和子宫切除术。肌瘤剔除术更适合那些还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女性,因为它能精准地剔除肌瘤,同时保留子宫的完整性。而子宫切除术,则适用于那些无需再考虑生育,或是肌瘤存在恶变风险的患者,通过切除整个子宫来彻底根除隐患。

如何预防子宫肌瘤?

说实话,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多数研究认为它与雌激素水平有关。所以,预防上我们可以从调节内分泌入手: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2. 避免长期接触雌、孕激素类药物或是非医嘱的保健品。

3.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

子宫肌瘤会恶变吗?

子宫肌瘤恶变的概率非常低,大约只有0.4%-0.8%。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者绝经后不仅不缩小反而增大,还有腹痛、出血等症状,那就要及时就医,排除恶变可能。

得了子宫肌瘤还能怀孕吗?

这要看肌瘤的位置、大小和数量。一般来说,小的、无症状的肌瘤通常不影响怀孕,但如果肌瘤较大或是位置不佳,就可能影响受孕或是增加流产的风险。这类患者在怀孕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子宫肌瘤患者日常应该注意什么?

作为子宫肌瘤患者,日常生活中确实需要多加注意,以确保身体健康和病情的稳定。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日常注意事项,帮助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1. 心情愉悦,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避免过度劳累,给自己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减轻病情。

2. 定期体检,密切监控: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通过超声检查等手段观察肌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慎用激素,避免刺激: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肌瘤的生长,因此应避免滥用。若必须使用激素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

4. 警惕异常,及时就医:如出现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等异常症状,可能是肌瘤病情变化的信号,应立即就医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记住,这些日常注意事项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个人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适当调整。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和康复大有裨益。

结语

子宫肌瘤虽然名字吓人,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良性的,无需过分惊慌。只要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它就不会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当然,如果有任何疑虑或症状,最好还是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