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这是一个听起来可能让人感到有些陌生的医学术语,但它却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高达9.4%,与国外的7%~12%相比,不可谓不低。它通常在怀孕20周后出现,是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它也被归类为高危妊娠的范畴。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具体分类
1. 妊娠期高血压:这是指在怀孕20周后,孕妇首次出现血压值大于140/90毫米汞柱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通常会在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但在此期间,尿蛋白可能呈阳性。少数患者还可能会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的症状。不过,这一诊断通常需要在产后才能确认。
2. 子痫前期:这一病症有两个阶段。轻度子痫前期表现为怀孕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大于140/90毫米汞柱),尿蛋白轻度升高(大于等于0.3克/小时或随机尿蛋白呈阴性)。患者可能会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等症状。而重度子痫前期则更为严重,血压值会大幅升高(大于160/110毫米汞柱),尿蛋白也会显著增加(24小时内大于等于2.0克,或随机尿蛋白达到两个加号),同时可能伴有血肌酐升高(大于1061)和血小板减少(小于100×109/毫升)。
3. 子痫:这是子痫前期的一种严重表现。孕妇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等不适,甚至出现抽搐,而这种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来解释。
4.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这种情况发生在原本就有高血压的孕妇身上。在怀孕20周以前,她们可能没有尿蛋白的问题,但20周后尿蛋白会突然增加。
5.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这是指孕妇在怀孕前或怀孕20周以前就已经有高血压的情况(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并且在妊娠期间没有明显加重。或者高血压是在怀孕20周后首次诊断出来的,并且持续到产后12周。
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危害。它可能导致母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对胎儿来说,由于母体环境的恶化,胎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受限、宫内窘迫、早产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围产儿死亡。
如何发现和控制妊娠期高血压
面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潜在风险,及时的产检和血压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孕妇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产检,一旦发现血压升高或尿蛋白阳性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控制。
除了医学监测外,孕妇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上腹部疼痛、少尿等症状,或者出现心力衰竭、抽搐等严重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
妊娠期高血压的高危因素
虽然妊娠期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经发现了一些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孕妇年龄过大(40岁以上)或过小(18岁以下)、有子痫前期病史、抗磷脂抗体阳性、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子痫前期家族史(特别是母亲或姐妹曾患过)、多胎妊娠、首次怀孕或者妊娠间隔过长(超过10年)、初次产检时体重指数过高(达到或超过35)、孕早期收缩压过高(超过1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过高(超过80毫米汞柱)等。
如果孕妇符合这些高危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那么在孕期就应该格外小心了。除了定期进行产检外,还应该注意适当锻炼、合理休息和饮食。对于有血液高凝倾向的孕妇,医生还可能会建议每日睡前口服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或者注射低分子量肝素来预防血栓形成,并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甲状腺功能与妊娠期高血压
此外,甲状腺功能也与妊娠期高血压有一定的关联。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它分泌的甲状腺素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有影响。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等问题,都可能增加患上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因此,孕妇在备孕期间就应该调整自己的体重、避免高龄妊娠等高危因素,并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如果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和调整。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患上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总的来说,虽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能够大大降低这一风险。希望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度过一个健康、平安的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