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长河中,两年,不过是“浪花一朵”。但,对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来说,却是一段砥砺奋进、凯歌豪迈的历程。
2022年,北京积水潭医院与贵州省骨科医院正式“牵手”,开启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的建设进程。
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于1956年,是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拥有骨科、手外科、烧伤科、运动医学科、急诊科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获批骨科机器人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十四五”期间先后获批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入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第一批项目储备库,2022年获批成为国家骨科医学中心,2023年正式成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建立第七临床医学院。
贵州省骨科医院是三级甲等骨科专科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省级重点专科项目9个,是贵州省骨科龙头医院。同时,作为贵州省唯一拥有“贵州省康复医学中心”名片的医院,建有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康复大厅。
“两年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真输出、贵州省委、省政府真支持以及项目医院真配合下,医院以高质量转型发展为目标,以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以医疗为根本,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导向,管理创新为动力’四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思路,实现了部分临床科室、教学、科研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变革,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以下简称“贵州医院”)院长冯超说。
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临床专科能力是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和关键。
小儿骨科和足踝外科都是贵州医院重点、特色科室。该院小儿骨科成立于2016年,足踝外科成立于2017年,直到2022年,两科室一直合并在一起。
“尽管小儿骨科、足踝外科都被归为骨科的亚专业,但小儿骨科、足踝外科均在诊疗方法上有很大的独特性。独立成科对于规范化诊疗更有利。”冯超说,在医院党委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12月,贵州医院小儿骨科、足踝外科分别独立成科。
独立成科后,随着日益增加的小儿骨科患者、足踝外科患者,北京积水潭医院持续派驻专家常驻科室,让科室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不断为小儿骨病患者、足踝疾病患者提供更专业、更规范、更优质的诊疗技术和护理服务。
历时一年多,在派驻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贵州医院小儿骨科已经形成了鲜明的技术特色和学科优势;足踝外科对复杂足踝创伤、创伤后遗症、拇外翻以及踝关节关节炎等实现了深入系统研究,并在保踝治疗、踝关节置换以及创伤后重建等方面实现了更多可能。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加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治疗与管理,贵州医院以骨科学科优势为基础,结合北京积水潭医院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于2023年3月成立西南地区首个“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心”。该中心最大创新是采用“老年科病房+骨科医生会诊”的诊疗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行多学科团队协作共管,力争实现对患者入院后48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贵州医院“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心”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45例,85岁以上患者115例,手术患者372例,手术率为83.6%;270例患者于入院48小时完成手术,48小时手术率为72.6%。
2023年,贵州医院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个,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心率先在省内独立建科,骨科专业基本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同步,新学科集群基本布局完成。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程中,贵州医院在重点打造关节科、脊柱科、创伤科、运动医学科、骨内科等“拳头”科室的同时,稳步推进重点专科建设,让专科更细化、学科更优化,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2023年,贵州省重新确定了64家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及中心主任。其中,临床类的省运动医学专业医疗控制中心、省骨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均挂靠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中心主任分别由时任院党委书记邱冰、院长冯超担任。两家质控中心以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为目标,不断推动全省运动医学专业、骨科专业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同质化发展。
教学相长增加新活力
教学查房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培养临床医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教学能力曾是贵州医院的一块弱项。“面向全院推行教学大查房”,这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后,贵州医院做出的一大改变。
“我们确定了每周固定的查房时间,开展文献汇报、疑难病例讨论、前沿技术分享等,并且明确要求查房时不安排门诊、手术。”冯超说,这一步很难,但坚持做了下来,进一步强化临床带教意识,提高教学查房质量,规范教学查房制度、形式、方法和流程。值得一提的是,贵州医院还同步参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教学查房,逐步实现与总院教学查房的规范化、同质化,推动临床教学稳中有进、向优向好发展。
每周二下午,是贵州医院创伤骨科开展大查房、阅片、疑难病例讨论等集中学习时间。
“什么是慢性骨髓炎?为什么会出现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都有哪些症状?如何判定患上慢性骨髓炎?”近期一次大查房时,贵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福尧向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提问。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骨髓炎的延续,多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和不彻底导致,也包括开放骨折和手术后感染等多种原因所导致,常常会有皮肤溃烂、窦道流脓,迁延不愈等表现。通过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诊断不难,但治疗却较为复杂。”待各位年轻医生回答后,刘福尧作了补充。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来,贵州医院不断规范查房制度。查房中对近期典型案例、疑难病例进行分享和讨论,将患者的病因、受伤机制、临床表现、患者病历、治疗方案、手术结果以及后期随访,从头到尾完整呈现,验证治疗方案佳不佳?检验手术效果好不好?还会分享对应病症最前沿的治疗方法。这让医护人员们交口称赞。
不久前,贵州医院参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与骨科手术机器人5G+远程教学查房。线上,总院医生解读了肘关节功能解剖、骨折脱位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诊治进展等文献综述,创伤骨科专家从病例受伤机制、临床诊断、骨折分型、诊疗思路、手术技巧及康复预后等多方面展开沟通与探讨,就相关疾病涉及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点评,并对下一步的治疗及康复重点提出指导意见,对参会医生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一一解答。
此次查房过程历时两个小时,贵州医院实现了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诊疗联动以及与15个地区联盟单位医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了远程教学查房的效率与精准度。
“于医院来讲,与总院线上查房不仅能够补齐医疗资源短板,有效促进医院科室的高质量发展,还能在疑难病例患者查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于患者而言,这为各地患者带来了更精湛的技术、更便捷的医疗,做到‘大病不出省’,在当地医院即可享受国内最优质的医疗资源,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多提供一层保障。”冯超说。
以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的机会很难得,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贵州医院的年轻医生们通过绿色通道可轮流去进修学习,增加了很多学习机会。
2023年12月,贵州医院挂牌为贵阳康养职业大学教学医院,这于贵州医院来讲具有里程碑意义。冯超表示,医教研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三驾马车”,教学和科研是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教学医院将把医疗教学水平整体推进,让医院成为“学院型医院”。眼下,贵州医院正推进与贵州医科大学的深度合作,在一年内将建成贵州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
科研能力实现新突破
如今,贵州医院“医教研协同”成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
5月18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北京积水潭医院承办的2024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转化医学专委会年会暨第二届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工交叉与成果转化论坛在贵阳举办。为挖掘有转化潜力的优质项目,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期间还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创新大赛。
由贵州医院项目团队申报的“胫骨平台骨折微创复位系统的研发”“面向机器人隧道精准钻取的引导式虚拟夹具设计”等两项科研内容进入决赛。项目从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展示和现场答辩。这对于贵州医院来讲是一个全新突破。
5月21日下午,贵州医院小儿骨科月度科研推进会如常召开。会上,科室全面布局了相关科研项目,聆听了年轻医生的想法。“临床医生把临床中发现的问题,凝练成科研问题,加之足够的科研思路和严谨的科研设计,形成一定的科研成果,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协助解决临床问题,这是一个闭环。”冯超介绍,科研曾是贵州医院的一块短板,经过两年的努力,医院各科室的科研氛围越来越浓厚。
在省科技厅和省卫生健康委的支持,贵州医院2023年比2022年科研项目立项费用增长56%,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这得益于党委政府和总院的关心支持,贵州医院对科研工作的持续投入和重视,借力蓄势,狠抓科研创新和人才引进培养、与医学高等院校、科研创新机构合作,建立科研创新转化机制,支持科创转化工作,投入6.1个亿规划建设科研教学楼,全力建设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
同时,总院派驻专家联合开设科研门诊,线上线下对贵州医院医护工作者进行全面培训,让科研人员不断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为医院的科研发展注入新活力。
此外,贵州医院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了医院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与同行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进一步扩大了医院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管理创新激活新动能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同质化管理,意味着管理理念的下沉、平移和提升。
两年来,贵州医院在建设中采取同质化管理模式,院长冯超,副院长刘亚波、李忠哲等均由北京积水潭医院长期派驻;临床业务科室推行“双主任”制,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派驻一名科室主任和常驻专家,努力促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同质化。
“多年来,一代代北京积水潭医院人秉承着‘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冯超表示,精诚、精艺、精心的医院文化也带到了贵州医院,以践行以人为本,增强品牌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建设学院型医院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为将医院管理文化传递给每位职工,持续培训新干部、新员工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管理工作中一以贯之的做法。从工作实际出发,贵州医院在新职工入职时,为帮助新职工尽快熟悉医院的基本情况,了解岗位职责,增强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党办、人事等多部门也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医院文化、医院规章制度、医疗安全教育、院感防控、人文医院、消防安全教育、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有利于制度的有效贯彻和执行,有助于新干部、新职工了解和熟悉岗位职责,更好地履职尽责。同时,重大节日前总值班培训是医院例行的管理工作,既强化岗位职责,提升工作效率,又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确保节日期间医院平稳运行。
科学管理激活一池春水,辛勤耕耘带来硕果满枝。两年来,通过同质化科学管理方式,贵州医院不断提升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促进医院管理机制更加优化与规范,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效率、综合服务一再提高,医院也在由“大院”向“强院”转变的道路上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2023年,医院医疗服务量增长35.74%,手术量增幅39.10%,门诊、住院满意度分别为97.56%、98.5%,国考满意度获得满分。连续4年“国考”成绩位列其他专科手术组A等级。
● 两年来,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脊柱外科、矫形骨科、小儿骨科、运动医学科、足踝外科等重点科室“嫁接”至贵州医院,让贵州省、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多省(市)老百姓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 两年来,北京积水潭医院派驻干部、专家118人次,其中长期派驻58人,吸引了全国5.26万人次患者前来贵州医院就医,减少医保资金外流超4000万元。贵州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接受国家专家组两轮“回头看”获得充分肯定。
● 两年来(截至2024年5月31日),在派驻专家的支持下,贵州医院引进新技术、新项目155项,其中国内领先4项、西南领先13项、省内领先37项,派驻专家)在贵州开展手术1857台次,其中三四级手术1828台次,占比达98.44%,门急诊、住院、手术量均增长30%以上。
● 两年来,两院间已逐步探索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北京积水潭医院将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优质医疗资源、管理机制带到贵州医院,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样板,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