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8月0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新生儿鹅口疮的认知、防护与治疗 - 数字报刊系统 临床麻醉:手术背后的“隐形守护者”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鹅口疮的认知、防护与治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儿鹅口疮的认知、防护与治疗

作者:崇左市天等县人民医院 龙桂秋


 

新生儿鹅口疮,这一听起来颇为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却是许多新手父母可能遭遇的挑战。作为一种常见的婴幼儿口腔疾病,鹅口疮不仅影响宝宝的健康,还可能带来诸多不便。那么,鹅口疮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症状?又是如何产生的?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认识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为雪口病,是由白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疾病。白念珠菌在健康人的口腔中也存在,但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或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时,这种真菌便会大量繁殖,从而引发鹅口疮。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更容易受到这种感染。

 

鹅口疮的症状与体征

 

鹅口疮的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上出现乳白色、微高起的斑膜,这些斑膜周围没有炎症反应,形状类似于奶块。这些斑膜无痛感,但如果用棉签或纱布擦拭,可以擦去斑膜,露出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的大小和数量因个体差异而异,可能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

 

鹅口疮的成因与传播途径

 

鹅口疮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真菌等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容易受到感染。

2. 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新生儿出生后,口腔内可能残留羊水、胎脂等物质,如果不及时清洁,这些物质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3. 接触感染源: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如果阴道内有念珠菌感染,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受到感染。此外,新生儿接触到的衣物、奶具等物品如果受到真菌污染,也可能导致感染。

 

鹅口疮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接触传播和自身传播三种。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接触到母亲阴道内的念珠菌。接触传播则是通过皮肤接触、食具、衣物等间接方式传染给新生儿。自身传播则是指念珠菌在机体内不同部位之间的传播,如肠道内的念珠菌可能通过某些途径进入口腔,引发口腔感染。

 

鹅口疮的诊断与鉴别

 

对于鹅口疮的诊断,医生通常会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口腔黏膜上的乳白色斑膜和红色创面等特征。实验室检查则包括取口腔黏膜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以确定是否为白念珠菌感染。

 

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其他口腔疾病的鉴别,如口腔溃疡、口腔疱疹等。这些疾病虽然也可能导致口腔黏膜出现病变,但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与鹅口疮有所不同。因此,正确诊断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鹅口疮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鹅口疮的关键在于消除感染源、改善口腔卫生状况和提高免疫力。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1. 局部用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等,涂抹在口腔黏膜上的斑膜处,以杀灭真菌。用药期间需遵循医嘱,注意用药剂量和频次,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2. 口腔清洁:定期清洁新生儿的口腔,可用淡盐水或温开水轻轻擦拭口腔黏膜。同时,注意保持奶具、衣物等物品的清洁卫生,避免真菌滋生。

3. 增强免疫力:通过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等方式,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其抵抗真菌感染的能力。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还需关注新生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其情绪,减轻其不适感。同时,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及时反馈治疗情况,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鹅口疮的预防策略

 

预防鹅口疮的发生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加强孕期保健:孕妇在怀孕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预防念珠菌等病原体的感染。

2. 注意分娩卫生: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消毒产道,避免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受到感染。

3. 保持新生儿口腔卫生:出生后及时清洁新生儿的口腔,避免残留物滋生细菌。同时,定期更换和清洗奶具、衣物等物品,保持其清洁卫生。

4. 避免交叉感染:家长在接触新生儿前应注意清洗双手和衣物,避免将真菌等病原体带入新生儿的口腔。此外,避免让新生儿接触患有鹅口疮或其他口腔疾病的患者,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鹅口疮的并发症与预后

 

虽然鹅口疮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护理不当,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口腔黏膜破损、出血、继发感染等,严重时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进食和营养吸收。因此,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鹅口疮的症状,家长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总结

 

鹅口疮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口腔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儿都能够康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新生儿的口腔卫生状况,加强预防措施,避免鹅口疮的发生。同时,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及时发现并治疗鹅口疮,以免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