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平旧州冷水河畔,矗立着“欢迎进入中国革命老区——黄平”的标志建筑。众多经过于此的游客、路人都会停下脚步,久久地凝望,似乎思绪一下子回到了90年前,红军长征经过黄平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近在眼前。
旧州既是神奇而古老的且兰古国,又是红色文化十分厚重的古城。信步走在旧州古城,不仅能感受到修复焕新的古城韵味,更能感受到十米不同景、百步皆“红色”的气息。黄平县是中国革命老区县之一,旧州古城则是黄平革命老区的“红色中心”。
作为中国革命老区县,多年来,扎实推进健康黄平建设、服务保障革命老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是黄平县委、县政府给老百姓的郑重承诺。特别是近年来,黄平县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按照“高位推动、梯队带动、部门联动、整体拉动”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打造县域医疗次中心,让老百姓享受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时值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和“中国医师节”之际,8月19日至20日,本报记者一行踏上寻访黄平红色文化之路,深刻感受红军长征时期不屈不挠的革命历史;并探访黄平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了解当地卫健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所作出的努力和热忱奉献。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临时医院旧址。
寻访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临时医院旧址
位于黄平旧州镇红军街(西上街)的天后宫,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黄平县境今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如今,这里已成为黄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踏进黄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红色文化气息浓郁。红军长征曾两次经过旧州古镇,一次是西征的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日至4日经过并停留古镇;一次是长征的中央红军,于1934年12月28日至1935年1月1日经过古镇。
黄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以“一次战斗(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攻打尖山坡并与红一军团二师共同围攻黄平县城的黄平战斗)、一次谈话(张闻天和王稼祥要求毛泽东复出领导红军的橘林谈话)、一张地图(萧克与瑞士籍英国传教士勃沙特关于一张法文版贵州地图)、一次整编(红八军团67团编入红五军团37团建制)”等为主要内容,展示红军西征和长征经过旧州时不屈不挠的革命历史。红军西征和长征时期在旧州这片热土上,播撒了斗争的星火、革命的声威和真理的种子。
在陈列馆的墙壁上,有一幅当时红军绘制的“包扎伤员”的壁画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了解,1934年10月2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将军率领的红六军团到达旧州,并在天后宫设立了红军临时医院,在这里收治了30多名红军伤员。10月4日,红六军团离开旧州后,临时医院随之撤离。
而这幅壁画,便是当时红军临时医院在旧州古镇存在过的最好的物证。尽管红军临时医院在旧州仅存在两天多时间,但这幅壁画展现了红军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情景。据讲解员介绍,这幅壁画绘制时间是1934年10月,至今整整90周年,它见证了红六军团临时医院的设立,是黄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说起当时设在旧州天后宫的红军临时医院,更确切一点,只是红军伤病员的临时收容所。由于当时红军条件非常艰苦,医疗器具很简单,只有几把镊子和刀子,药箱里除了红药水外,几乎没有什么药品。伤员换药就是先用温开水洗一下伤口,再贴上特制的猪油膏。
在自然环境恶劣、缺医少药的年代,治疗伤病靠的是革命医务人员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靠的是革命战士的钢铁意志。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临时医院旧址建筑所在的天后宫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平革命历史陈列馆也是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绘制的“包扎伤员”壁画。
传承保障革命老区群众身体健康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
“发扬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情系老区建设,服务老区人民,促进老区发展。”这是多年来,黄平县卫生健康系统的决心和理想。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是很多基层老百姓就医的愿望。在黄平这片革命热土上,卫生健康系统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我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全省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全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医共体建设有序发展。
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黄平县进一步调整优化医共体布局,组建1个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个牵头医院+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N个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院的“1+2+2+N”新模式,紧紧围绕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个共同体”要求,积极推进医共体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作为牵头医院之一,黄平县人民医院采用组团模式,派驻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医护团队驻点至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医疗工作。
黄平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翁坪分院是医共体成员单位之一。翁坪分院辖区有许多老年人,为解决老年人就医遇到的问题,黄平县人民医院驻点团队采用“病人不动医生动”的方式,进村入户为老年人检查身体,将需要到院治疗的患者接到卫生院进一步治疗,治疗结束后再安全送到家。这一举措让需要及时救治的群众尽快接受治疗,受到了村民们一致好评。
“以前身体不舒服,娃娃都在外打工,得点小病就忍起,实在着不住了,就买点药吃。现在有医生来我家给我看病,还把我接到医院治,又没花好多钱,真的是政策太好了。太感谢医院,感谢政府咯!” 翁坪乡80多岁的杨老太说。
不仅如此,黄平县人民医院还与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坝坝医疗”,解决偏远山村老百姓就医问题,通过定期免费体检和健康教育,提升当地群众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让偏远乡村的居民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据了解,黄平县建立了医共体“智慧影像诊断中心”“智慧病理诊断中心”和“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中心”,分类指导紧密型医共体各项工作推进,进一步构建起权责清晰、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管理运行新机制,逐步实现同质化管理。
2023年以来,“智慧病理诊断中心”开展智慧病理诊断200余例,“智慧影像诊断中心”开展智慧影像诊断1.3万余人次;“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中心”监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6万余人。同时,还配备“健康管家”和“健康背包”,在该县逐渐形成“‘健康系统’实时监测、‘健康管家’定期监护、‘健康背包’随时出诊”的“健康背包”基层医疗服务保障体系,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米”,逐步实现“由出门求医变上门救治、由群众期盼变关心关怀”的基层医疗服务新格局。
联动加快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按照“全面推进、突出中心、梯次发展”的改革思路,黄平县积极统筹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新规划定位,既抱团发展,又各具优势。
其中,黄平县人民医院、黄平县中医医院两家县级“龙头医院”不断提升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不断为中医服务注入新动能。同时,该县还持续巩固旧州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成果。
“我们旧州镇中心卫生院是全省第一批第一家县域医疗次中心。两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硬件设施、服务能力等方面下足功夫,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辐射本镇及周边其他五个乡镇覆盖服务人口近10万人。”旧州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张崇贵说,今年上半年,卫生院门急诊就诊6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8%,住院患者4000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0.68%;累计接诊周边乡镇患者9000余人次;开展手术100例(其中三级手术24例,四级手术5例);床位使用率123%,手术病种数17种。
1996年毕业后,张崇贵便到旧州镇中心卫生院工作,至今已有28年时间,他见证了旧州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变革。张崇贵介绍,旧州镇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43年春,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了旧州区卫生所,新中国成立后更名旧州区卫生院、旧州区医院,1986年更名为旧州地区医院,1993年撤并建设更名为黄平县旧州镇中心卫生院,2015年卫生计生整合,还更名为旧州镇人民卫生计生院,后来作为全国百家特色小镇调整为旧州镇中心卫生院。在2016年、2017年先后登上中国乡镇卫生院百强榜,被评为“全国百优乡镇卫生院”“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等。2022年打造全省首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并通过验收,在二级医院评审中达到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和技术水平。2023年被评为全国乡镇卫生院500强之一。
以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为契机,如今,旧州镇中心卫生院新院区即将竣工,新院区总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可开放500张床位,将为当地及周边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
“在革命老区,旧州这片红色热土上成长、工作,看着家乡不断在变化,看着卫生院不断在发展,感慨万分。我们一定传承好伟大的长征精神,发挥好县域医疗次中心带头作用,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张崇贵说。
旧州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