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9月2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感冒分类型,用药需谨慎 - 数字报刊系统 鼻出血时的正确应对措施 哮喘患者如何应对花粉过敏季节 病案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感冒分类型,用药需谨慎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冒分类型,用药需谨慎

作者:百色市人民医院 滕翀

感冒,这个看似不起眼却无处不在的小疾病,几乎每个人都曾与之“亲密接触”。它来时悄无声息,却总能带给我们一连串的不适: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在很多人眼里,感冒似乎无需大惊小怪,扛几天就过去了。然而,你真的了解感冒吗?知道感冒其实有多种类型,而且用药也大有讲究吗?本文带你深入了解感冒的不同类型,以及为何在面对感冒时,用药需谨慎。

感冒的基本认识

感冒,医学上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它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或物体表面后再触摸口、鼻、眼等部位而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感冒虽常见,但它与一般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有着明显的区别。流感症状通常更为严重,可能包括高烧、全身酸痛、极度疲劳等,且流感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而新冠病毒感染则有其特定的症状群和流行病学特征,需通过特定的检测手段进行确诊。

感冒的主要类型

   根据中医理论,感冒可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感冒类型,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其主要症状包括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风寒感冒的发生多与身体受凉有关,如淋雨、吹冷风等。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则多发生在温暖或炎热的季节,其主要症状与风寒感冒截然不同。风热感冒患者会感觉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等。风热感冒的发生多与体内有热、外感风热之邪有关。

暑湿感冒:暑湿感冒是夏季特有的感冒类型,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口中黏腻、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等。暑湿感冒的发生与夏季湿热的气候密切相关,多因身体受热后贪凉,导致暑湿之邪侵袭而发病。

另,按照西医的临床表现分类,也可大致分为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细菌性感冒。普通感冒病程较短,表现为鼻塞、咳嗽、流涕、低热等,一般可自愈,可服用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病毒性感冒症状较普通感冒严重,有高热、酸痛、乏力等,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需服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性感冒则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治疗此类感冒则需用抗生素类药物。

为何用药需谨慎

面对感冒,很多人会选择自行购药服用,以期快速缓解症状。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

首先,滥用抗生素是感冒用药中的一大误区。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而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抗生素对感冒并无治疗作用。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还可能破坏体内菌群平衡,引发新的疾病。

其次,错误用药也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不同的感冒类型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用药不当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加剧病情。例如,风寒感冒患者若误服针对风热感冒的药物,可能会使体内寒气加重,病情恶化。

此外,多种感冒药混用也可能带来严重副作用,因为很多感冒药含有相同的成分,如解热镇痛剂、抗组胺药等,同时服用可能导致药物成分过量,引发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更需谨慎,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正确应对感冒的策略

观察症状,初步判断感冒类型。虽然感冒类型多样,但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体征。首先,通过观察自己的症状,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感冒,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其次,咨询药师或医生。在用药前,最好先咨询专业的药师或医生,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用药方案。他们可以根据你的症状和体征,为你推荐合适的药物,并告知你用药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副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更改用药方案或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引发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饮水、健康饮食等都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感冒。

预防感冒的小贴士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

适时增减衣物,避免温差过大导致身体受凉。

接种疫苗,特别是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结语

感冒虽小,却不可小觑。了解感冒的不同类型,合理用药,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才能让我们在面对感冒时更加从容不迫。记住,用药需谨慎,健康无小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