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4年09月06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孕期贫血,如何补铁? - 数字报刊系统 腰椎骨折后如何“躺平”恢复 腰酸背痛的针灸疗法 孕期贫血,如何补铁? 儿童水痘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孕期贫血,如何补铁?

作者:来宾市兴宾区妇幼保健院 肖英荣

孕期,对于每一个准妈妈来说,都是一段充满期待与挑战的时光。在这特殊的十个月里,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其中,孕期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问题。贫血不仅会让孕妈妈感到疲惫、头晕,还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发育。那么,孕期贫血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孕期贫血与补铁的那些事。

孕期贫血的基本知识

孕期贫血是孕妇常见病症,多因缺铁或叶酸所致。随着胎儿发育,铁需求量增加,孕妇铁储备往往不足。长期偏食、妊娠反应也可能引发贫血。轻度贫血症状不明显,或仅表现为皮肤、口唇粘膜等略显苍白;重度贫血则可能导致乏力、头晕、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干燥、指甲脆弱及口腔炎等症状,对母体和胎儿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孕期补铁至关重要。

补铁与孕期贫血的关系及如何科学补充铁剂

补铁与孕期贫血的关系非常密切。孕期,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和母体的生理变化,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然而,许多孕妇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肠胃吸收能力差或其它原因,无法摄入足够的铁,这就导致了孕期贫血的发生。

孕期贫血对母婴健康都有一定的严重影响。对于孕妇的影响,贫血孕妇对分娩、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差,对失血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贫血降低产妇抵抗力,容易并发产褥感染。对胎儿的影响,中重度贫血时,经胎盘供氧和营养物质不足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容易造成胎儿生长发育受限、胎儿窘迫、早产或死胎。

孕妇妊娠后期铁需求增加,饮食补充可能不足。需要口服药物为主,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可以口服补充铁剂,非贫血孕妇血清铁蛋白低于30μg/L时,应每日补铁60mg;缺铁性贫血孕妇则需100-200mg。常用铁剂有硫酸亚铁等,但可能有胃肠道反应。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治疗剂量,饭后服用并搭配维生素C以增强吸收。口服铁剂会使大便变黑,属正常现象。需注意,铁剂和钙片不可同时服用,应至少间隔2小时。合理补铁,确保母婴健康。

补铁对预防和治疗孕期贫血至关重要,通过饮食和铁剂补充可有效提升孕妇体内铁含量。同时,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孕妇还需注意叶酸、蛋白质等其他关键营养素的摄入,以维护母婴健康。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预防孕期问题的关键,补铁与孕期贫血密切相关,合理补铁可保障母婴健康。

如何通过饮食补铁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量:猪肝、鸡血、红肉、禽类、豆类、绿叶蔬菜等都是富含铁的食物。建议孕妇每天摄入适量的红肉、禽类、豆类等食物,如瘦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豆腐等。同时,多吃绿叶蔬菜,如菠菜、芥兰、芹菜等,这些蔬菜也富含铁。

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为了提高铁的吸收率,孕妇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番茄、辣椒等。

饮食搭配合理: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例如,将瘦肉与绿叶蔬菜一起烹饪,搭配豆类和全谷物食品,可以提供充足的铁和维生素C。

避免影响铁吸收的食物:有些食物可能会影响铁的吸收,如茶、咖啡和某些高纤维食物。孕妇在饮食中应避免过多摄入这些食物,以免降低铁的吸收率。

其他补铁方式

对于某些孕妇来说,仅通过饮食可能无法满足其对铁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铁剂进行补充。铁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遵循医嘱,确保剂量合适。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除了饮食和补充铁剂外,孕妇还可采取其他辅助措施来提高铁的吸收率。例如,烹饪时使用铁锅代替其他锅具;在饮食中适量摄入维生素C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改善孕期贫血。

预防孕期贫血的措施

     妊娠前积极治疗失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等,以增加铁的储备,妊娠期加强营养,鼓励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鸡血、豆类等,补充叶酸,备孕前3个开始服用预防量的叶酸,对有高危因素比如肥胖(体重指数大于30kg/㎡)、糖尿病、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女性,口服叶酸妊娠3个月开始每日口服叶酸0.5-1mg。同时孕期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和铁蛋白,当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时,贫血严重需要输血治疗纠正贫血。

结论

孕期贫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补铁是预防和治疗孕期贫血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饮食调整、合理补充铁剂以及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孕妇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孕期贫血。为了母婴健康,我们应积极关注孕期贫血问题,加强保健意识,定期进行产检,并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