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常的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反映了女性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和子宫的正常功能。然而,当子宫出血出现异常时,可能预示着多种健康问题。异常子宫出血不仅会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生育能力和长期健康构成威胁。了解其成因是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关键。
什么是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是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任何一项不符的、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正常的月经具有周期性和自限性,一般月经周期为 21-35 天,经期为 2-8 天,月经量为 20-60 毫升。如果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了改变,或者在非月经期出现了子宫出血,都属于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原因
异常子宫出血(AUB)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类系统,其常见原因分两大类 9 个类型。
在 PALM(存在子宫结构性改变)类别中
子宫内膜息肉(AUB - P):由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而成,与雌激素水平过高密切相关。长期雌激素刺激使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形成息肉,有蒂或无蒂,可致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等。
子宫腺肌病(AUB - A):多因子宫肌层内异位内膜腺体周期性出血引发。常见于 30 - 50 岁经产妇,多次妊娠分娩、人流等致子宫肌壁损伤,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侵入肌层。患者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进行性痛经。
子宫平滑肌瘤(AUB - L):中黏膜下肌瘤及部分肌壁间肌瘤可引发子宫出血。黏膜下肌瘤向宫腔生长,增大内膜面积并影响子宫收缩,还可致内膜静脉丛充血扩张,造成月经量多、经期长等。
子宫内膜恶变与不典型增生(AUB - M):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症、肥胖、使用他莫昔芬的患者,子宫内膜癌激素依赖型因长期无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刺激,发生内膜增生癌变不典型增生,继而癌变。非激素依赖型,这类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属于少见型。
COEIN(无子宫结构性改变)类别包括
全身凝血相关疾病(AUB - C):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类型白血病、各种凝血因子异常、血小板减少以及各种疾病病因造成的全身性凝血机制异常。
排卵障碍(AUB - O):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青春期下丘脑 - 垂体 - 卵巢轴未成熟,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二者均无排卵,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刺激,增生后易出现突破性出血。
子宫内膜局部异常(AUB - E):是内膜局部血管生成、纤溶功能的机制等异常所致,无全身性凝血障碍与激素紊乱时,局部微环境改变如炎症影响血管稳定性,可致月经量多。
医源性(AUB - I)方面:甾体类避孕药漏服会有撤退性出血,宫内节育器放置后因引起内膜局部炎症等改变,部分女性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点滴出血现象。
未分类(AUB - N):是全面检查后仍无法明确出血原因的情况,可能因检查手段局限或存在未知致病因素。
异常子宫出血的症状与诊断
异常子宫出血的症状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月经频繁、月经过多、月经稀少、月经间期出血以及绝经后出血等。诊断时,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妇科检查,并可能安排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及特殊检查(如子宫内膜活检、宫腔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
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面,根据出血原因和严重程度,可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可调节内分泌,减少出血;手术治疗如刮宫术、子宫内膜去除术等可去除病变组织,控制出血。
预防方面,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使用合格、清洁的卫生用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预防异常子宫出血。此外,学会减压、保持良好心态也对预防异常子宫出血有积极作用。
结语
异常子宫出血虽然常见,但不容忽视。它可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信号,提示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当遇到异常子宫出血时,女性应勇于寻求医疗帮助,通过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