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1月2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常见胃肠药的使用误区 - 数字报刊系统 微创取石术,告别泌尿结石的痛苦 输液与吃药的优缺点 头痛不再难忍,康复妙招来帮忙 常见胃肠药的使用误区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见胃肠药的使用误区

作者: 梧州市人民医院 虞艳琦

胃肠问题如胃痛、胃胀、反酸、腹痛、腹泻、便秘等,常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为缓解不适,许多人会选择自行购买胃肠药,但其中存在不少误区。今天,我们将一起揭开这些误区,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胃肠药。重要的是,不要仅凭症状自行决定用药,而应深入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必要时应咨询医生,以确保用药既安全又有效,避免不当使用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胃肠药,你真的用对了吗?

    胃肠药是家庭药箱常备药,对缓解胃肠不适有重要作用。但因其常见易用,常被忽视正确使用。有人随意选药,甚至混用多种,以期快速缓解症状。然而,这种做法可能无效,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因此,在使用胃肠药时,务必遵循医嘱或说明书,避免滥用和误用,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常见胃肠药种类及作用,才能用好它们

抑酸药: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如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这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对于胃溃疡、胃炎等疾病的治疗展现出良好效果。然而,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因此需严格遵医嘱。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氢氧化铝、枸橼酸铋钾等,不仅通过中和胃酸来缓解胃痛,还常具有增强胃黏膜屏障或促进黏膜修复的功能。它们适用于轻微的胃酸过多及胃黏膜受损所致的不适,但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胃内环境失衡。

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属于此类。它们通过增加胃肠道的蠕动,有效缓解胃胀、嗳气等症状。然而,并非所有胃肠不适都适合使用此类药物,选择时需根据具体病情。

助消化药:消化酶、胰酶肠溶胶囊等,主要用于辅助食物消化,缓解消化不良症状。这类药物相对安全,但长期依赖使用也可能对胃肠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针对肠道健康,还有以下几类药物值得关注:

改善肠道内环境的药物:如益生菌制剂,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优化肠道内环境,辅助治疗肠道功能紊乱、慢性肠炎等疾病。

治疗便秘的药物:包括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等,通过不同机制促进排便,缓解便秘症状,但长期使用需谨慎。

治疗腹泻的药物:如吸附剂(蒙脱石散)、止泻药(洛哌丁胺)等,通过吸附有害物质或抑制肠道蠕动来缓解腹泻。

中成药类: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中成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涩肠止泻等功效的中成药,为疾病的辅助治疗和调理提供了更多选择。

常见使用误区,让胃肠药发挥真正作用

误区一:不管适应症,多种药物同服

    误区解析:很多人认为多吃几种药就能更快更好地缓解症状,但实际上这样做可能适得其反。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减弱甚至产生副作用。

    正确做法:在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药师,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用法。避免同时使用多种具有相似作用的药物。

误区二:干吞药片

    误区解析:有些人为了图方便,会直接干吞药片。这样做不仅难以吞咽,还可能使药物黏在食管壁上,对食管造成刺激甚至损伤。

    正确做法:服用药片时,应先用少量水将药片润湿,再慢慢咽下。确保药物顺利进入胃部。

误区三:用茶水、果汁、牛奶等饮料送服

    误区解析:很多人喜欢用茶水、果汁或牛奶等饮料来送服药物,认为这样口感更好。但实际上,这些饮料中的成分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正确做法: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应使用温开水送服药物。避免使用含有咖啡因、果酸或钙质的饮料来送服。

误区四:不遵循正确的服药时间

    误区解析:不同的胃肠药有不同的服药时间要求。例如,抑酸药通常需要在餐前或睡前服用,而抗酸药则应在餐后1—3小时服用。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时间服药,可能会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正确做法: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服药时间要求。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确保药物发挥最佳作用。

如何正确使用胃肠药

    需遵医嘱或说明书,按时按量,不随意更改或漏服,注意服药时间,避免不良习惯如干吞、饮料送服。多种药物同用时,关注相互作用,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至关重要,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均有益于胃肠健康。

结语

通过本文的阐述,相信大家已经对常见胃肠药的使用误区有了深入的了解。正确的使用胃肠药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不适,还能帮助我们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维护胃肠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