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1月03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识别与处理小儿贫血 - 数字报刊系统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医院内控系统——患者权益的守护者 穿刺活检不可怕,前列腺癌早发现 如何识别与处理小儿贫血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识别与处理小儿贫血

作者:合浦县人民医院 吴林堂

在儿童的成长道路上,健康是每一位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然而,小儿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往往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和日常活动。贫血不仅会导致孩子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还可能影响其智力发展、学习能力乃至心理健康。因此,了解小儿贫血的识别方法与处理策略,对于每一位家长而言都至关重要。

认识小儿贫血

定义解析——

贫血,简而言之,就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身体各组织器官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红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携带氧气至全身各处,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当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时,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缺氧的症状,这就是贫血。

类型介绍——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这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由于铁元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引起。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元素,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引发贫血。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不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的。这两种维生素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乏它们会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但功能下降,形成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这类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感染、药物反应等。

失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是由于外伤、手术、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导致血液大量丢失而引起的。

识别小儿贫血的症状

常见症状——

皮肤苍白:这是贫血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口唇、眼睑内侧及甲床等部位,如果发现颜色比平时苍白,就要警惕贫血的可能。

疲乏无力:贫血的孩子往往容易感到疲倦,活动耐力下降。即使进行简单的活动,如爬楼梯或跑步,也会感到气喘吁吁、力不从心。

食欲不振:贫血还可能影响孩子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孩子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偏食挑食、消化不良等症状。部分患儿甚至可能出现异食癖,如吃土、纸等异物。

注意力不集中:贫血导致的大脑缺氧会影响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使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等症状。

易被忽视的细节——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外,还有一些细节也值得家长注意。例如,贫血的孩子可能情绪易激动、易怒;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头晕、耳鸣、眼花等神经系统症状。

小儿贫血的原因分析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导致小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快速生长发育期,孩子对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素的需求量较大。如果饮食中这些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导致贫血。

慢性疾病:长期患有慢性疾病的孩子也容易出现贫血。这些疾病可能影响孩子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营养素吸收障碍;同时,疾病本身也可能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或生成不足。

其他因素: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小儿贫血。例如,药物反应、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等都可能对红细胞造成损害或影响其生成过程。

小儿贫血的处理方法

营养补充:对于营养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营养补充是治疗的关键。家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为孩子提供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例如,红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都是铁的良好来源;而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和强化谷物则是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重要来源。如果食物补充无法满足需求,医生还可能开具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补充剂进行治疗。

治疗原发病:对于由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疾病对红细胞的影响。

输血治疗:对于严重贫血的孩子,输血治疗可能是必要的。输血可以快速补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缓解孩子的缺氧症状。然而,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定期复查:在治疗贫血的过程中,要定期带孩子复查血常规,了解贫血的改善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小儿贫血

均衡饮食: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等,保证营养均衡。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按时进餐。

定期体检:按照儿童保健的要求,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贫血等健康问题。

结语

小儿贫血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们足够重视,学会识别和处理,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及时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就能让孩子们远离贫血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