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区建成投用,妇产科分科,心血管内科和普外科申报州级重点专科通过初步审查,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取得跨越式进展,新生儿科、儿科、眼科、神经内科等科室陆续与多个医疗机构结成专科联盟……
2024年,黔西南州晴隆县人民医院发展捷报频传,紧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团式”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帮扶等重大机遇,硬件设施大幅改善,软实力跨越式提升,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专业支撑、机制保障的发展之路,让全县乃至周边县份前往就医,群众有了全新体验。
党建赋能 凝聚发展合力
翻阅医院各项工作,党建是高频词。
近日,晴隆县人民医院组织召开2024年党员教育培训会,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在此之前,该院综合办通过“企业微信”工作群下发了当月理论学习内容,其中党建亦是核心。
“党建工作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全面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党建工作引领业务发展,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医院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患者服务的具体行动。”医院党委书记吴学刚说。
为此,该院紧抓“组团式”帮扶机遇,充分学习借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将党建引领融入医院治理建设各环节。在帮扶团队的指导下,先后制定完善了《晴隆县人民医院2024年党建工作要点》《晴隆县人民医院2024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晴隆县人民医院统战工作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为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促进医院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实质性转变,推进医院管理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强化理论武装,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强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常态化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并制定相应学习制度,通过党委会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中层干部会议、党支部会议等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00余次,开展会前警示教育90余次、政治理论学习90余次。
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医院党建工作质量。在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该院对党支部设置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 晴医为民”党建品牌质效;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病慢病义诊巡诊活动等主题党日活动;大力实施“双带头人”培养工程,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均由党性强、业务精的科室负责人担任,落实“双培养”机制,1名党员同志晋升为医院行政领导班子,5名业务骨干培养成为党员。促进干部职工提高思想领悟力与行动力。
此外,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采取党员个人自学、党委及党支部集中学习、警示教育、纪律党课等方式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把党纪学习教育与医院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一体推进,通过“会前警示教育”等形式,加强对党员同志的教育管理监督,筑牢干部职工思想防线。
党建赋能,凝聚起强大发展合力。截至2024年11月,医院收入总额较2023年同期增长15.66%,支出总额较2023年同期下降1.40%,实现了2025年轻装上阵。
内外兼修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近日,医院泌尿外科上演了温馨的一幕。此前在院治疗的患者李先生将一面锦旗送到了科室医护人员手中,以此表达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激与赞扬。
李先生因尿潴留、前列腺增生入院,病情较为复杂。泌尿外科医疗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护理团队精心照料,患者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康复出院。
李先生的顺利康复得益于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近年来,该院着力在提升自身实力上下功夫,坚持内外发力、软硬同抓、上下联动,借力“组团式”医疗帮扶、东西部协作政策机遇,在队伍建设、科室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激活干部队伍发展内生动力,提升自身诊疗能力。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强大支撑,该院始终坚持内外发力,对内,该院坚持党管人才、自主培养、量身引才,将组织人事工作纳入党委会议研究重要内容,引进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平等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推行量化考核;对外,积极寻求帮扶医院人才支援,帮扶专家采取“师带徒”结对帮带措施,制定“1+N”帮带方案、专科带教培训方案以及“送学送训”计划,精心选派150名有培养潜力的专业人员到帮扶医院进修学习,15名支援医院派驻该院驻点帮扶专家为该院持续传输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累计帮带开展新诊疗技术39项,有力补足了医院发展短板。
软硬兼备是患者就医的新需求。在硬实力提升上,该院新院区于2024年6月建成投用,总床位增加到近300张,并投入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资金560万元,用于急诊急救中心、临床服务中心、泌尿外科和全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设备购置,极大改善了诊疗条件。在软实力提升上,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深入推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百千万工程”,以泌尿外科、骨科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为主,推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眼科、中医康复科“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进程。在巩固完善原有科室的基础上,儿科和急诊科申报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和普外科也迈出了申报州级重点专科的步伐。此外,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及时动态更新医院网站、显示屏、宣传栏等宣传平台,传播“晴医好声音”。
上下联动是该院致力提升医疗服务的重点举措之一。县域内,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推进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继建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之后,2024年创伤中心已纳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卒中中心已通过现场验收评估。胸痛中心复评工作已通过网上复审,大厂镇卫生院、沙子镇卫生院等7家医共体成员单位在其指导下通过胸痛单元评审验收……
县域外,积极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黔西南州中医院等医疗机构交流协作。作为“组团式”帮扶牵头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该院转出的危重症患者开通绿色救治通道,该院泌尿外科、普外科、麻醉科等多个学科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相应学科建立专科联盟;在开展疑难病例手术方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排专家组下沉实地指导,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近日,医院神经内科加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紧密型协作型专科联盟”,兴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儿科、眼科与该院相应学科建立专科联盟等,进一步增强了医疗服务能力。
据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医院门、急诊人次为20.29万人次,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8.43%,住院人次为1.88万人次,较上一年同比增长8.38%,手术量共计3480例次,其中三级手术占比较上一年同比增长1.27%。
患者为本 提高就医获得感
医疗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全县乃至周边县前往就医患者带来了利好。
近日,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期驻点帮扶晴隆县人民医院专家、挂职副院长梅小才带领下,医院普外科医师团队顺利完成县域内首例腹腔镜下肝癌根治性手术。日前,患者已办理出院,经回访,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术在县医院就能完成,医生医术高、护士耐心细心,能在家门口治病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医疗费用少了,车费都省了一大笔,关键效果不打折扣,太感谢了!”李先生家属感慨。
在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后的谭女士家属也有同样的感慨。“老伴插有留置尿管,但因瘫痪在床,不便频繁前往医院。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向医院说明情况,泌尿外科医务人员就定期到我们家里帮助她更换尿管。没想到,真是太感谢了。”
过去一年,前往晴隆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还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随着新院区建成投用,医院科室工作时间调整,卫生环境变好了、就诊等待时间变短了、医院医术更好了。
而这些感受都是源于医院秉持的“以患者为本”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为减轻特殊困难群体就医负担,医院对参加基层城乡医疗保险的农村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患者就医开具住院证登记后,无需缴纳住院预缴款,出院时享受一站式结算,直接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减轻了家庭就医负担。
为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城同质医疗服务,帮扶专家们利用周末业余时间到偏远乡镇开展义诊活动,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通过开展义诊活动让更多的群众提升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掌握了实用的健康生活常识,该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专家们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此外,该院抽取内科、外科、影像科、超声科、心电图室、检验科、中医科、眼科等专业医生护士组成医疗团队,带上先进的医疗设备,以2024年民生实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免费白内障筛查、免费结核病筛查”工作为主线,在全县13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脚印,将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到偏远山区。
近年来,该院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始终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办院理念,坚持为民、便民原则,聚焦提升患者门诊、住院和诊后感受,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患者看病就医体验。无论是“护理到家”“送检上门”服务,还是患者的生命大营救,都彰显了医院对患者生命的尊重和守护。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珍视,每一份健康都需要被守护。我们将以患者为本,不断提升医疗水平,优化诊疗服务,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组团式”帮扶队长、晴隆县人民医院院长李翼说。
帮扶专家梅小才带领普外科团队做肝癌根治手术
帮扶专家王志涛进行业务指导
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新院区就诊环境
医院新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