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这一慢性呼吸道疾病正悄然威胁着许多人的健康。它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别担心,通过早期的认知和预防,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慢阻肺的科普知识,做到早知道、早预防!
什么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名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它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
患者常会有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活动后加重,比如以前能轻松爬三层楼,现在爬一层就气喘吁吁。而且,随着病情发展,这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还可能伴有喘息、胸闷等情况。慢阻肺病程长,发展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阻肺的高危因素
慢阻肺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这一疾病。
年龄:年龄越大,患病风险越高,特别是35岁及以上的人群。
烟草暴露:吸烟是引发慢阻肺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暴露。
环境因素: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尤其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污染的地区;居住在气候寒冷、潮湿地区以及使用燃煤、木柴取暖。
职业暴露:长期从事接触粉尘、有毒有害化学气体、重金属颗粒等工作。
遗传因素:慢阻肺家族史、呼吸系统疾病史、不良肺生长发育史。
营养因素:维生素A缺乏,营养状况较差,体重指数较低。
慢阻肺的预防
预防慢阻肺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戒烟:吸烟是慢阻肺主要危险因素,戒烟是首要预防措施,避免二手烟侵害。
减少空气污染:避免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活动,佩戴口罩保护呼吸道,相关职业人群采取防护措施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建议多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橙子、香蕉等,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
定期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肺功能和心肺耐力,建议定期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减缓压力: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紧张,通过看书、听音乐、做瑜伽等活动放松身心。
防治呼吸道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
慢阻肺的筛查与诊断
慢阻肺早期发现与诊断至关重要。高危人群(40岁及以上或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风险者)应定期做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通畅度和肺部气体交换能力,是诊断“金标准”。胸部X线、CT扫描及血常规检查也重要,可评估肺部结构、并发症及炎症、感染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气流受限及并发症。
慢阻肺的治疗
慢阻肺的治疗包括稳定期治疗和急性加重期治疗,治疗措施应根据病情分级而有所区别。
稳定期治疗——
慢阻肺稳定期是病情平稳的阶段,症状轻微且稳定。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和预防急性加重,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以吸入治疗为主,如支气管舒张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类药物)、祛痰药及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等)、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罗氟司特)。
非药物治疗包括氧疗、戒烟、疫苗接种、减少危险因素暴露、体力活动和肺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急性加重期治疗——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主要症状包括气促加重、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及颜色和(或)黏度改变、发热等,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心动过速、疲乏、抑郁等。治疗需确定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常见原因为细菌或病毒感染。
治疗方法包括:氧疗,为基础治疗,维持血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在安全范围;增加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剂量和/或次数;激素治疗,缩短康复和住院时间;如有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其他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和祛痰剂,需对症使用;严重情况下,需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如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
慢阻肺的自我管理
慢阻肺已正式纳入《202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慢阻肺患者需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包括学习呼吸康复技能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呼吸操,以改善呼吸功能;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并适当锻炼;配备必要的家庭医疗设备,如血氧仪、制氧机和急救药品;并学会识别病情急性加重的迹象,如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明显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结语
总之,了解慢阻肺的高危因素、预防措施、筛查与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是保护我们肺部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步。预防慢阻肺,让呼吸更自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预防和治疗慢阻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