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是家长心中的重中之重,然而,有些突发状况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孩子突然抽搐就是其中之一。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孩子为何会突然抽搐
孩子抽搐的诱因较为复杂。最为常见的是高热惊厥,通常发生在孩子发烧过程中,体温迅速蹿升至 38.5℃及以上时,稚嫩的大脑神经元受到高热刺激,兴奋性陡然升高,进而引发抽搐症状,这种情况在 6 个月到 5 岁的儿童群体中较为多见。
低钙惊厥也不容忽视,当孩子身体钙元素储备不足,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就会偏离正常轨道,致使抽搐现象发生,此类孩子日常还多伴有多汗、枕秃等特征,家长们平日里若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些端倪。
另外,像脑炎、脑膜炎这类颅内感染疾病,以及脑部外伤、癫痫等问题,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抽搐发作的 “导火索”。了解这些原因,能帮助家长在面对孩子抽搐时,心里有个底,不至于完全慌乱无措。
抽搐当下,家长应该怎么做
1.保持冷静,稳定局面
看到孩子突发抽搐,家长的第一反应至关重要。此刻,一定要在心底给自己喊一声 “别慌”!因为家长一旦慌乱,后续的应对很可能就乱了套,不仅帮不了孩子,还可能延误时机。
2.让孩子安全侧躺
紧接着,迅速且轻柔地将孩子调整为侧躺姿势。这简单的一步,却有着重大意义,它能有效防止孩子呕吐物堵塞气管,避免窒息风险。想象一下,孩子平躺着时,一旦呕吐,反流物极易呛入气道,那可是分分钟危及生命的状况。将孩子头偏向一侧的同时,快速清理其口鼻周围的分泌物,确保气道畅通无阻,为孩子的呼吸开辟 “绿色通道”。
3.切忌错误操作
切勿强行按压肢体:不少家长出于本能,想要按住孩子抽搐的肢体,让孩子停止抽搐,实则大错特错。抽搐中的肌肉收缩力超乎想象,外力强行按压,极有可能造成孩子骨折、关节脱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痛。
别往孩子嘴里塞东西:过去流传着塞毛巾防止孩子咬舌头的做法,实则不然。在抽搐发作时,孩子咬舌的概率极低,即便有轻微咬伤,相较于塞进异物导致气道堵塞的致命风险,实在是微不足道。一旦异物不慎滑入气道,后果不堪设想。
4.做好关键信息记录
在完成上述紧急处理后,家长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快速记录孩子抽搐的详细情况。从发作起始时间、持续时长,到抽搐是全身性还是局部性,有无翻白眼、口吐白沫,以及发作前后孩子的精神状态等,都要一一记录清楚。这些信息宛如一把把钥匙,能帮助医生迅速打开了解孩子病情的大门,精准做出诊断。
后续应对,同样不可松懈
抽搐不止,紧急呼救:倘若孩子抽搐持续 5 分钟仍未停止,这已然是万分紧急的信号,必须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持续守护好孩子,确保呼吸顺畅,周围环境安全无虞,避免孩子因抽搐碰撞到硬物而受伤。
抽搐停止,持续观察:当孩子抽搐终于停止,家长也不能马上放松警惕。先让孩子安静休息片刻,仔细观察其精神状态、呼吸是否平稳、肤色是否正常等。若发现孩子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或者肤色异样,需即刻送往医院。即便孩子看起来恢复如初,后续也务必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如血常规、脑电图、头颅 CT 等,彻查抽搐根源,排除潜在疾病隐患。
预防抽搐的措施
抽搐虽然是一种紧急情况,但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预防抽搐的发生。
1.合理饮食及营养补充:合理饮食和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健康。确保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并根据需要考虑额外的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
2.充足睡眠:制定规律的睡眠计划,确保孩子每天获得足够的高质量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大脑功能恢复,减少诱发因素。
3.避免过度疲劳:过度疲劳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诱发癫痫发作。家长应限制孩子的活动强度和时间,特别是在高温天气下。
4.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而神经发育评估则可以监测孩子的大脑发育情况。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及定期的神经发育评估。
5.环境安全:良好的环境安全措施可降低意外伤害的风险,减少诱发因素。家庭应确保家中无锐利物品、易碎物品等可能引起受伤的因素,并对电器设备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孩子突然抽搐固然让害怕,但家长熟知这些正确的应对策略,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为孩子撑起健康的 “保护伞”。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远离病痛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