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2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为什么说“是药三分毒”? - 数字报刊系统 强迫症,你真的了解吗? 为什么说“是药三分毒”? 子宫肌瘤,到底切不切? 深入探寻慢性肝炎的秘密世界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说“是药三分毒”?

作者: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韦桂莲

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与药物打交道。无论是感冒时服用的感冒药,还是为了调节身体机能而服用的保健品,药物的存在无疑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那么,为什么药物会带有毒性呢?又该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药物呢?

药物的本质和作用

药物,顾名思义,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用于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它们的存在旨在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对抗病原体,或是缓解各种不适症状。药物的种类繁多,通常包括化学合成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以及中药材等。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机制。

1.治疗作用:药物最直观的作用就是治疗疾病。例如,抗生素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对因治疗;降压药可以降低血压,帮助高血压患者控制病情,对症治疗。

2.预防作用:某些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或发展的目的。例如,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预防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3.诊断作用:有些药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用来协助诊断疾病。例如:在进行X光、CT、或MRI检查等,造影剂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器官、血管或其他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药物的副作用与毒性

虽然药物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的副作用。

1.副作用的产生:药物进入人体后,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虽然这些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益的,但有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这些负面效应可能表现为身体上的不适,如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嗜睡、过敏反应等,也可能影响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肝肾功能、造血功能等。

2.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化学结构变化过程,这些过程称为药物代谢。代谢后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会通过尿液、粪便、汗液等途径排出体外。然而,在代谢和排泄的过程中,某些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可能会对身体的某些器官造成损害,特别是当药物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时。

3.个体差异: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也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这主要与每个人的遗传因素、肝肾功能状况、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有关。因此,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人身上,其副作用的表现和程度也可能不同。

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减少副作用呢?

1.遵医嘱用药: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身体状况、年龄等,开具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2.仔细阅读说明书: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信息。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药物,避免误用或滥用。

3.注意观察反应: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避免滥用药物:不要随意购买和使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镇痛药等易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的药物。也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轻信所谓的“神药”。

5.定期复查: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药物对身体的影响。必要时,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除了正确使用药物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减少药物对身体的潜在危害。

1.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3.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潜在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结语

“是药三分毒”简短的一句话,但却道出了药物的双刃剑特性。药物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和毒性。因此,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同时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药物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潜在的危害。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