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 中国医疗行业大模型的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截至2024年,国内已有超过200个医疗大模型问世,覆盖了从自然语言处理到机器视觉等多个技术分支,并在医疗领域展开了应用探索和实践。这些大模型不仅在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方面展现了显著价值,而且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纷纷布局医疗大模型领域。百度发布了“文心医疗”大模型,应用于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阿里巴巴推出“阿里健康AI”,应用于医疗影像分析和辅助诊疗;腾讯发布了“腾讯觅影”,专注于肿瘤筛查和疾病预测;科大讯飞研发了“智医助理”,应用于智能问诊和健康管理……
大型医疗机构也开始使用大模型来处理日常诊疗任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智能导诊和病历书写自动化,利用深度学习算法提高医学影像识别的准确性,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疾病发展趋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此外,大模型还在新药研发、遗传咨询、远程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内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未来,医疗行业大模型将持续演进,并更加深入地融入医疗服务体系:不断突破参数规模,融合多模态数据,实现更强大的理解和生成能力;应用于更多医疗场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