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心肌梗死,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堵塞,血液无法足量向心脏供给,心肌由于急性缺血而出现坏死,从而损伤到心脏功能。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而重症心肌梗死不但损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重症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抢救,能够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那么重症心肌梗死有哪些急救方式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拨打急救电话
重症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急重症,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是无法自行恢复的。在出现急性胸痛、胸闷等表现时,患者一定要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患者已经昏迷,施救者也应当立刻拨打电话,详细告知医务人员患者的症状和具体地点,并等待医务人员的到来。在等待医务人员期间,如果患者意识较为清醒,则一定要第一时间保持冷静的情绪,因为如果患者过于慌乱,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心肌耗氧量,但冠状动脉仍然处于堵塞状态,无法向心肌提供足量的血液供给,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
保持平卧状态
在出现重症心肌梗死后,患者可以无需在意环境的限制,立刻放下手头的所有工作,并保持平卧状态,但一定要保证环境的安全、平坦,避免出现二次受伤。在患者休息期间,家属或施救者应当尽量保持患者的制动,不要搬动患者,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同时,为了防止患者的气道堵塞,家属或施救者应当立刻解开患者的衣领、纽扣或腰带、围巾,避免勒到患者的气道,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否则会出现窒息风险。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过呕吐,施救者还需要立刻将患者的呕吐物清理干净,包括鼻腔和口腔内的呕吐物,否则会堵塞患者的气道。
实施心肺复苏
部分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已经出现心跳骤停的表现,此时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施救者需要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首先,施救者应当让患者保持平卧状态,跪坐在患者的身边,将双手叠放在患者的胸前区,保持双臂直立,用自身的身体重量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其次,人工呼吸也是心肺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施救者需要将自己的嘴唇完全包裹患者的嘴唇,捏住患者的鼻翼,均匀地向嘴中呼气,之后松开患者的鼻翼,让患者自行将气体呼出。每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为一组心肺复苏循环,施救者需要持续向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心跳或者医务人员到来。
监测生命体征
重症心肌梗死的病情较为凶险,随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将患者送往医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氧、心率、血压、体温等等,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则需要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并做好对患者的卧床期间护理,家属也要减少探视患者,尽量降低患者的心脏负荷,让患者得到充分休息。最后,由于心肌缺氧、缺血的影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可能会有所下降,更严重的患者还会引起器官衰竭,因此需要给患者进行吸氧治疗,维持患者良好的血氧饱和度。
实施紧急治疗
在重症心肌梗死发作的4.5小时以内属于溶栓治疗的黄金期,医生需要对患者实施严格评估,确保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并通过溶栓药物的使用来将血管栓塞解除,让心脏恢复血液供给。同时,手术也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方式,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其中,在心肌梗死发作的12小时以内,可以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包括支架置入、球囊成形术等等,能够让心脏恢复血液灌注。如果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失败,则需要考虑紧急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手术,从而改善症状。
综上所述,重症心肌梗死是一种凶险的疾病,希望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