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忘吃药了,下次吃双倍可以吗? - 数字报刊系统 针灸治疗膝盖疼的效果 保护肾脏,这些药物要当心! 癫痫来袭,我们应该怎么做 忘吃药了,下次吃双倍可以吗?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忘吃药了,下次吃双倍可以吗?

作者:南宁市隆安县人民医院 董荣富

在日常生活中,忙碌的生活节奏和繁杂的事物常常让我们不小心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按时服用药物。面对这种情形,一些人可能会想,既然忘记吃了一次药,那下次多吃一倍,不就能“补”回来了吗?然而,这种做法真的可行吗?本文详细解答这个问题,帮助大家正确理解药物服用规则,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药物作用原理与剂量重要性

药物是我们对抗疾病的重要武器,它们通过特定的机制在人体内发挥作用,帮助我们缓解病痛、恢复健康。而药物的剂量对药物作用有明显的影响,如果药量小,则不能发挥药物的作用,如果药物的剂量过大,则可以引起毒副作用。药物的最佳使用量,既可以发挥药物的作用,也不会无效或者引起毒副作用。

医生开具的每一种药物,都是基于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以及药物的特性来精确计算的。因此在服药时需要严格执行医嘱,避免自行增减药量,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延长疾病恢复时间。

 忘记服药可能出现的后果

偶尔忘记服用一次药物,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或长期治疗的患者来说,可能会暂时影响病情的控制,但通常不会立即造成严重后果。然而,如果经常忘记服药,或者长期不规律服药,就可能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对身体产生严重影响。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以避免影响身体健康。

需要明确的是,偶尔的忘记服药与长期的不规律服药是有本质区别的。偶尔的遗忘通常不会对药物疗效造成明显影响,可以通过及时补服来维持药物浓度,而长期的不规律则可能导致药物浓度波动影响药物疗效。长期不规律服药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时高时低,这不仅会降低药物疗效,还可能引发副作用。

 为何不能双倍补服

当我们忘记服用一次药物后,直觉上可能会认为,下次服用双倍剂量就能“弥补”这次遗漏。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首先,从药物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双倍剂量会导致血药浓度急剧升高,超出正常的治疗范围,这不仅可能无法增强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其次,每种药物都有一个有效的浓度范围,我们称之为“治疗窗”。在这个范围内,药物既能发挥治疗作用,又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血药浓度过高,就会超出这个治疗窗,可能导致药物无效甚至产生毒性。

以降压药为例,如果忘记服用后双倍补服,可能会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严重症状。同样,降糖药的双倍剂量也可能导致血糖过低,引发低血糖反应,同样危险。

正确的应对措施

那么,如果我们不小心忘记服用了一次药物,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立即补服:对于某些药物,如果忘记的时间不长(比如一小时内),并且下次服药时间距离较远,可以考虑立即补服。但需要注意的是,补服后应相应调整下次服药的时间,确保两次服药之间保持合理的间隔。

跳过本次:如果忘记的时间已经较长,或者接近下次服药的时间,那么最好的选择是跳过这次忘记的剂量,继续按照原来的计划服药。因为此时补服可能会打乱整个服药周期,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咨询医生或药师: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不确定应该如何处理忘记服药的情况,最好的做法是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他们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和所服用的药物,给出最专业的建议。

 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

为了避免忘记服药的情况再次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设置提醒:利用手机应用、闹钟或便签等工具,设置服药提醒。这样可以在服药时间临近时自动提醒,减少遗忘的可能性。

建立习惯:将服药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固定活动(如早餐、晚餐或睡前)关联起来,形成习惯。这样即使在没有提醒的情况下,也能自然而然地想起服药。

使用分装盒:提前将一周或一个月的药物分装到小盒子中,每天按照顺序服用。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携带和管理,还能清晰地看到每天的服药情况。

家人或朋友帮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家人或朋友参与服药的监督和管理。他们可以在你忘记时提醒你,或者帮助你准备药物。

总结

忘记服用药物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但双倍补服并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药物的剂量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按时按量服药是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关键。如果我们不小心忘记了服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立即补服、跳过本次或咨询医生。同时,通过设置提醒、建立习惯、使用分装盒以及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提高用药的依从性,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