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正确认识各类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 数字报刊系统 骨科手术前的护理要点 过敏高发季,如何轻松应对? 正确认识各类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碘-131治疗前的准备工作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确认识各类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作者: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吴丽

糖尿病药物种类繁多,每种都有其独特机制和适用人群。本文旨在介绍几种主要糖尿病药物,帮助患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关键。面对众多药物,患者常感困惑。本文将深入解析各类糖尿病药物,为患者指明治疗方向,助力患者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1. 胰岛素

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基石,特别是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它直接补充了体内缺乏的胰岛素,从而有效降低血糖。胰岛素根据其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快速作用、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

(1)快速作用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起效迅速,适用于餐前注射,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

(2)短效胰岛素:如普通胰岛素,作用时间较短,适用于需要快速调整血糖的情况。

(3)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N、优泌林N,作用时间适中,可用于控制基础血糖。

(4)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适合提供稳定的基础胰岛素水平。

 2. 口服降糖药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是首选治疗方案。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糖,包括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等。

(1)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但需注意,这类药物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糖。

(2)双胍类药物:以二甲双胍为代表,它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而降低血糖。特别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其还具有减重效果。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通过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通过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但需注意,这类药物可能引起水肿和体重增加。

(5)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通过抑制DPP-4酶,增加GLP-1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这类药物低血糖风险较低,适用于需要避免低血糖的患者。

(6)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这类药物不仅具有降糖作用,还能减重和降压,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个体化治疗原则

糖尿病药物治疗需个性化定制,综合考虑患者糖尿病类型、体型及并发症。

针对糖尿病类型,1型患者因胰岛素绝对缺乏,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患者则依据病情和胰岛功能,灵活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初诊2型患者,常首选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若效果不佳或存在禁忌,胰岛素便成为备选。

体型也是选药的重要考量。肥胖患者宜选能减重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助力体重管理。相反,体型偏瘦者,则更适合胰岛素促分泌剂,如磺脲类药物,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血糖利用。

并发症情况同样不容忽视。伴高血脂者,应选具有调脂作用的降糖药,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一药两效。高血压患者,则可考虑SGLT-2抑制剂,既降糖又降压。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的患者,选药需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药物,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用药注意事项

在糖尿病药物治疗中,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品。定期监测血糖至关重要,它能帮助患者和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需留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用药前务必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防药效受影响。此外,降糖药物可能伴随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不适等,患者应提前了解并密切关注自身反应,一旦有严重不适,应立即就医,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结语

糖尿病药物治疗需患者与医生共力,选最适合方案。合理用药、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可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选药时,患者需了解药物优缺点,遵循个体化原则,医生指导下用药,并注意用药安全。呼吁糖尿病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坚持用药、监测血糖、注意饮食运动,共抗糖尿病,守护健康。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