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2月07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新生儿眼底筛查,守护宝宝视力 - 数字报刊系统 新生儿眼底筛查,守护宝宝视力 甲亢不只是脖子粗,这些症状要警惕 腰酸背痛,中医来拯救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管理措施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儿眼底筛查,守护宝宝视力

作者:百色市田东县妇幼保健院 陈文蓉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视力发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新生儿眼底筛查,作为早期发现眼底病变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宝宝视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旨在普及新生儿眼底筛查的相关知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守护宝宝的视力健康。

眼底查是什么

眼底是位于眼球后段球内组织的统称,包括视网膜、视神经乳头、脉络膜等结构。如果把眼睛看作照相机,晶状体是相机的镜头,眼底就相当于胶卷底片,底片坏了,从相机的外观是无法判断的,假如这个底片坏了,换再好的镜头也于事无补。

眼底决定着眼睛成像的清晰与否,眼底检查要通过专业的设备或仪器检查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等,可以直观地发现眼底血管改变,如视网膜出血、渗出、裂孔、脱离、动脉硬化等,不仅可以了解眼部健康,排查眼病如青光眼、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剥离、黄斑部病变等还能查出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儿童和成人都可以定期检查,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新生儿眼底筛查的必要性

新生儿眼底筛查是一种通过专业设备对新生儿眼底进行检查的方法,旨在发现可能存在的眼底病变,过程无痛无创,一般不需要麻醉镇静。筛查通常包括眼底照相、眼底镜检查等项目,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宝宝眼底的血管、视网膜等结构,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常见的眼底病变包括先天性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这些病变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因此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新生儿眼底病变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最受医生关注,ROP定义为单指发生在未成熟视网膜组织上的一个病理过程,其可能会发展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从而导致功能上的损害或完全失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生理病理基础,与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最密切相关,与高体积分数氧吸入存在关联。

新生儿眼底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导致宝宝视力受损甚至失明。通过新生儿眼底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宝宝的视力。

新生儿眼底筛查的适宜时机

新生儿眼底筛查,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家族史、出生史等情况,进行高危新生儿以及眼病高危因素新生儿的评估,以确定筛查时间。

正常足月新生儿一般在生后0-28天内进行首次新生儿视网膜疾病筛查。

《新生儿访视技术规范》中的高危新生儿及《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中,具有眼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评估其生理状况具备耐受筛查条件后,可尽早确定筛查地点、查时间及方法。

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评估

《儿童眼及视力保健技术规范》规定,出生体重<2000g的低出生体重儿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应当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由眼科医生进行首次眼底病变筛查。该群体中致盲/致残视网膜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较高,更需要重视。

家长们应密切关注医生的建议,确保宝宝按时接受眼底筛查,这对后期的干预、治疗能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

如何进行新生儿眼底筛查

常用方法主要为双目间接检眼镜、广角数码小儿视网膜成像系统。

双目间接检眼镜。充分散瞳后滴药进行眼球表面麻醉,用婴儿专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医生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屈光度+20D或+28D透镜,配合巩膜顶压进行眼底检查,结合巩膜压迫器以观察周边视网膜。检查结束后眼局部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膏或眼用凝胶预防感染。这是目前国际上的“金标准”检査方法。

广角数码小儿视网膜成像系统。散瞳、表面麻醉和开睑同上所述,在镜头上放适量凝胶,与眼球角膜充分吻合后,按正中位、上、下、左、右共五个方向(必要时可增加方位)进行视网膜摄像或采集眼底图像,检查后用药同上所述。该设备比较昂贵,推广运用受到一定局限。

筛查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家长应保持耐心。检查过程中孩子必然啼哭,检查后孩子可能会出现眼睑因开脸器产生眼睑压痕、球结膜下出血、巩膜顶压发生球结膜水肿等情况,一般不严重,家长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眼底筛查后的注意事项

筛查后的观察:为减少乳汁吸人的风险,检査后应观察0.5~2小时,待呼吸平稳,方可进食,有条件者还应监测血糖以防发生低血糖。筛查结束后,家长应妥善保管筛查结果,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和复查。

结语

通过本文的科普,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加了解新生儿眼底筛查的重要性。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宝宝的未来视力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的世界更加清晰、明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