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手术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与手术相伴而来的,除了希望与期待,还有一定的风险,其中术后感染便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术后感染不仅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严重时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了解并采取措施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对于每一位即将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术前准备:防患于未然
患者健康状况评估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这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以及当前的身体状况。这一步骤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至关重要,有助于医生提前识别并处理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因素,如糖尿病、贫血或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
皮肤准备
术前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彻底清洁手术部位及周围皮肤,减少细菌以降低感染风险,同时避免使用含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以防损伤皮肤屏障,增加感染机会。不影响手术视野区域不去除毛发;如需去除毛发使用非损伤皮肤的方式。术前去除毛发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
术前呼吸训练:
如咳嗽、深呼吸训练、端坐位腹式呼吸、术前呼吸肌伸展训练等。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根据手术的类型、持续时间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决定在手术前给予预防性抗生素。这些抗生素能够帮助在手术过程中减少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一般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配合医护人员即可。
术前其他准备
患者听从医护人员的进(禁)食的安排,血糖高时通过饮食调整或用药控制好血糖水平。
术中感染控制:细节决定成败
手术室环境:手术室环境的清洁与无菌对预防术后感染至关重要。为确保手术室安全,需定期彻底消毒,包括空气、地面等,并使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若手术超3小时、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超1500ml,应及时追加抗菌药物,以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健康。
术中保温:加强全麻患者术中体温管理,如通过空气升温、流通热水装置、辐射加热器等加热方式维持患者正常体温。
手术团队操作规范:手术团队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对预防术后感染至关重要。包括术前洗手消毒、穿戴无菌衣手套,术中减少交谈和人员流动,以降低细菌传播风险。
手术器械和敷料: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和敷料需经严格灭菌,遵循无菌原则,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除非必要。使用后应立即处理,以防交叉污染,确保手术安全。
术后护理:细心呵护,促进恢复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术后,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预防伤口感染。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更换敷料,并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等消毒液对伤口进行清洁。
避免伤口接触水或其他污染物,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有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护理:根据术后意识情况做好口腔护理。
管路管理:加强管路的日常评估及维护。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伤口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卫生,规范伤口换药。
营养支持
术后,患者的身体需要额外的营养来支持伤口的愈合和免疫系统的恢复。因此,加强营养摄入,特别是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蔬菜和水果等,对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至关重要。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
药物治疗
若术后出现感染症状,如伤口红肿、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并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在服用抗生素期间,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患者自我护理:积极参与,加速康复
术后,患者应重视个人卫生,勤洗手、用温和清洁产品,并确保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刺激性护肤品。同时,定期复查以监测伤口愈合,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按医生安排进行检查,有异常及时沟通。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必不可少,应戒烟限酒,保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运动以促进恢复。此外,患者还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好体位管理,并尽早下床活动,以助身体康复。
总之,降低术后感染风险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通过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的严格感染控制以及术后的细心护理和患者自我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