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是甲型流感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个类型,目前感染人类的主要是甲型流感及乙型流感,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是引起大流行的主要型别。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咽喉痛、头痛等症状往往更为明显,发烧的体温更高,一般都在38.5度以上。
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并发症者一般病程为1周左右,多在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建议症状较轻、无基础性疾病及非流感高危人群患者首选居家观察治疗,可通过居家休息、多饮水、对症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但居家治疗时需注意:一是要应注意隔离,接触家人时佩戴口罩,避免传染给他人;二是要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病情进行性加重,如持续高热、嗜睡、呕吐等情况,就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对流感的高危人群,如65岁及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以及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的人群来说,由于他们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心肌炎等,因此感染后需要密切观察和积极就诊治疗。
对于预防甲流公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经济、有效的手段,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每年都应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甲流和乙流,还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这类重点人群应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二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要立即洗手;要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擦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注意佩戴口罩。
三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居室、教室、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等经常开窗通风(每天早晚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流感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好的场所。
四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多食用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参加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御流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