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5年03月14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仁怀市擦亮中医药服务名片 - 数字报刊系统 仁怀市擦亮中医药服务名片 捐献热血 让爱流淌 一盘棋、一张网、一朵云、一幅图 黄平县:提升县域慢病防控管理能力 “九三名医服务站” 落户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麻江县 “理论宣传二人讲”走进卫生院 安龙县 全力保障群众用药用械安全 公  告 (致2001—2009年全国肾病透析患者的函)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仁怀市擦亮中医药服务名片

近年来,遵义市仁怀市紧紧围绕加强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中医药工作内涵,优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开创中医药工作新格局,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建强服务阵地

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支撑力

仁怀市全面构建“县级公立医院+县域医疗次中心+一般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五级中医诊疗体系。

该市科学合理布局中医药服务资源,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第一家成建制中医经典病房;市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全国妇孺国医堂标准化建设验收。建成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医名医传承工作室5个、民族名医传承工作室2个、省级示范中医馆3家。

仁怀市2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全覆盖,能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80%以上村卫生室能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好中医,打通了仁怀市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

培育人才沃土

激发中医药人才队伍新活力

仁怀市坚持把中医药人才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和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

组织开展“才聚酒都·医心为民”名医名院长“四下基层”仁怀行活动,引进中医院长1人、中医内科学博士1人、内分泌博士1人;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医药人才10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每年分批派送中医骨干到遵义市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充分利用中医经典大讲堂,定期邀请省内外中医专家莅仁授课和开展讲座培训,不断提升中医诊疗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仁怀市中医执业医师(助理)610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37%,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76人,正高职称65人,副高职称248人,中级职称365人,中医(专长)医师14人。

提升服务能力

赋能特色中医药技术硬实力

仁怀市全面加强中医学科前沿理论、先进诊疗手段和关键技术的学习实践,提高中医人才专科诊疗能力。

深入推进县域外医联体、专科联盟和中医人才“工作站”建设,与广东省中医医院贵州医院、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贵州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遵义市中医院建立医疗合作关系,将省内外三甲医院优质中医专科资源下沉或延伸到市内各医疗单位,逐步实现中医诊疗技术交流的常态化、人才培养的优先化、疑难会诊的实时化、双向转诊的无缝化和学术交流的本地化。先后建立王安宇博士工作站、曹波博士工作站,开展大量新技术、新业务,各种疑难、危急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2024年8月,仁怀市中医院新院区迁建项目启动,总规划169.5亩,进一步夯实硬件基础,医院凭借扎实的医疗技术、特色专科建设及综合服务能力,2025年1月通过三甲评审,实现从“创三乙”到“晋三甲”的跨越式发展。

注重传承创新

增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发展力

仁怀市建立中医医养学实践基地,定期开展中医知识和养生宣讲活动;建成赤水河流域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盐津、坛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全面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教育,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积极推广临床应用少数民族医药疗法,建立苗医张圣群、侗医吴通武、仡佬草医袁国红民族名医传承工作室,培养民族医药传承人11名,2024年度门诊接诊5486人次。通过举办“杏林杯”中医药知识及中医护理技能竞赛,开展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技能等比拼活动,推广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全面提升中医药诊疗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景区、进机关”,促进中医药与文化、体育、旅游等活动有效融合;推广太极拳、八段锦、养生操等中医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为群众提供科学的健康养生知识和方法。

2024年,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累计接待1500余人次;中医经典大讲堂知识讲座累计开展讲座22次,线上线下收听达35.6万人次;开展“长寿健康·中医护航”巡诊义诊活动42场次,服务群众12600人次。

(仁怀市卫生健康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